2)第二百二十四章 人事微调_重生之政道风流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就是用人权。说白了,就是提名权。在一个省里,只有省委*书记才能提名谁当市委书记,谁当厅长、市长。其他的省委常委,只能有建yì权。至于他们的建yì省委*书记听不听,那要看省委*书记斟酌的结果了。

  省委*书记是班长,最关键的,就是体现在这个地方。就是省长,也不能对省委*书记提出挑战。

  陆政东明白,只要抓住了用人这个牛鼻子,自己就是名符其实的一把手。

  秘书马上拿起电话,拨通祁玉民和兰超华秘书的电话。

  祁玉民的秘书有点兴致不高,能够给大领导做秘书的,绝对都是聪明人,他得考虑自己的政zhì前途,跟着陆政东,有没有更大的发展,是他们抉择的最重要考量。如果前途明朗,他们愿意做出短期的牺牲。像这一次,如果祁玉民当上了省长,那比当副书记的秘书,不知道风光多少倍。前途那是大大的有。两三年就上去了,最少是副厅级。

  如果情况不太明朗,看不出是福还是祸,他们就宁愿选择按兵不动,坐以待变。

  不一会儿,祁玉民就和兰超华一前一后,赶到了陆政东的办公室。

  其实祁玉民刚才还在外面,在团省委视察工作。虽然省委常委还没有进行新的分工,但詹继东调走,这一摊的工作他得暂时兼着,接到陆政东要召见的电话,他连忙中断了视察,从团省委的办公地点赶了回来。

  祁玉民肩宽背厚,头显得比一般人要大一些,一看就是一脸福相。

  比起一般人,他也确实算是够幸运的,他出生的西南一个小县城里的干部家庭,父亲是军人出身,解放战争的时候,参加过大决战战役,当过副团长。全国解放的时候,他留在了地方上工作,解放后当了县委书记。他母亲是县教育局的副局长,在县里,这是令人羡慕的干部家庭。

  文革爆发之前,祁玉民的父亲已经是一个地级市的市长了。文革中祁玉民的父亲受到了冲击,被下放农场劳动改造。祁玉民中学毕业后,就到一个军垦农场,做了知青。那个农场的厂长和祁玉民的父亲是一个部队的战友。所以,祁玉民即使在最困难的日子里,也有贵人关照。

  文革结束后,恢fù高考,祁玉民考上了一所名牌大学。大学毕业后,他被直接分配进了国务院系统的一个部委工作,在部办公厅、人事司干了五六年,从一个小科员,提拔为了部机关的副处长。

  那个时候,祁玉民的父亲,已经是某省的民政厅厅长了。恰好他的一个老战友,也是早年从部队转到地方上工作的同志,到了祁玉民那个部,当了党组副书记、副部长,需要选一个秘书,于是就选了自己老战友的儿子,祁玉民于是当了副部长的秘书。此后在副部长的关照下,他一路升迁。

  请收藏:https://m.qxc1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