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7章 人才不请自来_明末:我行我上了啊!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诚,天启二年进士,崇祯朝任职兵部员外郎,因为得罪了礼部尚书温体仁而致仕。

  无锡华氏祖上有个叫华察的大官,曾出使过朝鲜。

  华察这名字相对陌生。

  但说起他的艺术形象,大概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了。

  华太师!

  唐伯虎点秋香中的华太师,就以华察为原型。

  而后世出名的数学家华蘅芳、华世芳,以及大数学家华罗庚,都是无锡华氏出身,实际上无锡华氏的家族教育相当出色,在明清两朝出了不少人才。

  要不然能有几十万亩田产?

  都是世代累积的底蕴。

  何其正能在无锡华氏当账房先生,估摸着是一位科举不中的失意读书人,算学上的造诣应该不错,而且在华氏这种大家族呆过,见多识广,感觉……

  这是给自己送上门的人才!

  卢象英笑了起来,“不如先至寒舍详谈?”

  何其正大喜,“叨扰了。”

  到了小院子,卢象英招呼何其正分主宾而坐,徐氏聪慧,很快去烧水,给两人端了热水上来——这个时候的江阴城,物资稀缺,也就只能喝白开水了。

  何其正见状讶然万分。

  不是说徐氏是徐族大小姐,卢象英是管家么。

  怎么管家当老爷。

  大小姐反而成了丫鬟。

  面上不动声色,问道:“小官人似乎也是书香世家出身?”

  卢象英谦逊的道:“我确实是宜兴卢氏出身,世家谈不上,些许书香,算是个徒有虚名的读书人罢了,嗯,可惜我之才华远远不如大兄建斗和二兄幼哲。”

  建斗是卢象升的字,幼哲是卢象观的字。

  卢象英之所以这么说,无他,就是要借助两位堂兄的名望招徕何其正。

  果然。

  人的名树的影。

  在当今江南天下,“大明满江红”卢象升这个名字还是有点分量。

  何其正一听卢象英竟然是宜兴卢氏出身,还是卢象升和卢象观的堂弟,眼睛顿时就亮了,也明白了徐屺的女儿为何愿意给“管家”当烧水丫鬟了。

  江阴中元奴变的事情,无锡那边其实有风闻。

  所谓奴变,其实何止江阴。

  无锡那边也有诸多暴乱,无锡华氏也受到了不小的冲击。

  徐族在奴变中遭受重创,那么徐屺女儿依附着宜兴卢氏卢象英重振徐族,也是可以理解的事情,毕竟有卢象升和卢象观这样的珠玉在前,卢象英也值得信重。

  何其正道:“久仰卢尚书之盛名,今岁又闻幼哲先生在去往湖州水路上殉国,甚为钦佩,小官人是参与了江阴保卫战?”

  卢象英尴尬的道:“惭愧惭愧,终究没守下。”

  是参与了……“卢象英”参与的。

  自己仅仅是求生而已。

  何其正正色道,“小官人一介书生,能弃笔从戎为国效力,已是我等读书人之楷模,且能在清军三日屠城下幸存,实属不易。”

  这是要准备商业互吹了。

  卢象英有些受不了这种风气——古代读书人都这尿性,就爱互吹。

  实际上……

  大部分读书人之间其实彼此是看不起的。

  文无第一嘛。

  于是直言道:“何先生,既然你当过账房先生,那么能否请你也担任徐府的账房先生,嗯,不仅仅是账房先生,我打算将徐府重建的所有事宜,交给你全权负责,何如?”

  没有那么多时间来日久见人心,而且反清需要大量人才,不可能每一个人都要考察后再重用。

  先用着看。

  如果何其正能当大用最好。

  若是品行不佳或是道不同不相为谋,找个理由辞退了事。

  请收藏:https://m.qxc1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