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心经的理论和实践-徐恒志居士(上)_无量寿经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间的一切苦厄,所以说度一切苦厄。

  二、色空分

  此分说明五蕴诸法,与真如空性,无二无别。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这里所说的色不异空等四句,正是对立统一规律,在佛教哲理上的反映。据文献报导,在现代科学领域里,已以实验表明微观粒子不仅具有颗粒性,并具有波动性(如无线电波)。正像有些科学家所指出,所谓颗粒只是场强较高的空间,其中并无一物,这不是色即是空吗?在宏观世界里,已以实验证明空生万法的论点。如天文编号为:M八七无线电波星云旋系能从非物质的无线电波区,喷出长达一万光年的光炬,其中是高速高能电子,这种从非物质之中,也即从虚空之中,能射出物质,这不是空即是色吗?心经关于色、空问题的精辟理论,正由科学实验不断证实。但这些仅是从物质世界方面,说明缘起性空,变幻无穷的情况,藉此作为比喻。实际上心经所说的涵义,则是大菩萨行深般若波罗密多时所彻证的、超逻辑的性色真空,性空真色(楞严经)、色空不二、性相圆融的圆觉境界!

  当大弗,向观世音菩萨请问般若法门时,菩萨便以亲身所证答之。色不异空就是说万法因缘所生,其性本空;空不异色就是说,其性虽空,而不碍因缘和合,生起万法。故曰不异。不异就是无差别、无二相的意思,也就是不离,说明并非离色别有空,离空别有色。又进一步说明,色与空不是二法,现象与本质不二。譬如水与波不二,同是湿性。又如镜与影的关系,所现的影,就是能现的镜。空是自性本具的真空,色是自性本具的妙色。楞严经所谓色身、虚空、山河、大地咸是妙明真心中物。

  不但真空自性与物质不二,而且与种种心念,也是不二的,所以说:受、想、行、识亦复如是。即有形之相,与无形之相,都与自性无二无别。影虽多种,同为实相。总之,觉性如宝珠,五蕴如珠体所现的五色。这就说明了色空不二,缘起性空,性空缘起的道理,是宇宙间事事物物的真理和实相。

  我们在观心、看念时,寂寂无念,即真空;了了常知,即妙有。若能于此处悟入,便能彻悟空有不二,性相不二,体用不二,寂照不二,逐步证入理事无碍、事事无碍的法界了。

  请收藏:https://m.qxc1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