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行愿品讲义(一)_无量寿经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解脱德。

  可知大方广三字,在众生的立场说:是指众生本具真如的体相用三大;在说:是佛所证的法身,般若,解脱;若在修证方面说:则方广是如来十二分教之一,代表大乘经典。菩萨秉佛大乘的教法,理解本具的理性,集广大的愿行,证广大的佛果。教、理、行、果,能行所行,能证所证,无不极其广大,因名大方广。

  说:大方广是八地以上的菩萨及佛所证的心境。因为八地以下的菩萨,根本智及后得智都未能同时现前,虽方广而不名大;八地菩萨,虽然能够二智同时显现,事理双证,但仍然限于妙观察智;必须八地以上的菩萨,乃至佛果,始能镜智圆明,证理究竟,若性若相,无不周遍。以其尽之量,因名方广;以其同时即为法性之体,因而名大。此经是以菩萨极地之普贤行愿,显毘卢如来之果海,所诠正是由圆因所显圆果之大方广法,因此,立名:「大方广」。

  「佛」是觉义,觉义有三:本觉、始觉、究竟觉。菩萨由于本觉之理,而起始觉之智,自行化他,二行圆满,究竟,名之为佛。故凡是能够自觉觉他,觉行圆满的人,皆可以名之为佛。

  观行疏,依据众生本具的,及菩萨修证的位次,立六即佛名。大意是:菩萨因中,亲近善知识,得闻本觉清净本然,圆明遍照之理,是名理即佛。

  因而激发始觉智,开始觉知众生本具的佛性,理性平等,只因无明为垢,不能;若除,即如如佛,是名字即佛。

  既知本具佛性,理当作佛,自应据理起行,勤修,念念反观自性,由戒定慧力,内伏,外止攀缘,是观行即佛。

  由观行位,加功策进,觉久功深,进入十信位,断见思烦恼,伏无明惑,彷佛见佛性,名相似即佛。

  十信位满.步步高升,经历十住,十行,十,十地,等觉诸位次,渐断无明,证法身,所谓:「无明分分断,法身分分证」是分证即佛。

  若从等觉位,断最后一品无明,进入妙觉极果,究尽诸法实相理,圆证无上菩提,名究竟即佛。

  澄观国师,在华严疏钞中,以十义解释佛字。

  一法界义:因为佛的德性真常,周遍法界,十法界依正因果,无不具足佛性,所谓:「一色一香,无非中道;野草闲花,皆是般若」,此即是法身佛,亦即是题中的「大」字。

  二本性义:指佛的根本智,寂而照,照而寂,寂照不二,是报身佛,亦即是题中的「方」字。

  三涅盘义:佛证法身,从体起用,化用无尽,自在无碍,化毕归寂,名为涅盘,即是应身佛。

  四随乐义:乐是欲乐,是指众生机;随是随顺,指佛圣应。诸佛众生,有机则应,无感不通,是佛的意生身,亦即是题中的「广」字。

  五正觉义:佛已经因圆果满,于

  请收藏:https://m.qxc1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