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风云际会瓦岗山_唐史并不如烟1·大唐开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该同情的不是李密,而是他自己(走脱钦犯杀无赦)。

  大难不死,必有后难!虎口脱险的李密并没有从此过上幸福的生活,相反却走上了九死一生的险路。此时的他,全国通缉,图上有影,任何一个公开的行业都无法从事,想要糊口,就只能继续在造反圈里混了。

  李密先投奔的是平原郡的民变首领郝孝德,没想到郝孝德没有发现他的特长,只是把他当成一个来蹭饭的,尊重根本无从谈起。

  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李密辗转跳槽到了齐郡变民首领王薄的帐下,没承想王薄也没有发现他的优点,李密得继续寻找下家。

  没有工作的日子,李密穷困潦倒,忍饥挨饿,最惨的时候还啃过树皮,后来实在没有办法,只能躲到淮阳郡的一个村庄里,隐姓埋名当起了教书先生,这才吃上了几顿饱饭。

  刚吃上饱饭没几天,李密就让饭给撑着了,吃饱撑着的李密闲极无聊居然作了一首诗,这首诗就是流传千古的《淮阳感怀》。

  淮阳感怀

  金风荡初节,玉露凋晚林。

  此夕穷涂士,郁陶伤寸心。

  野平葭苇合,村荒藜藿深。

  眺听良多感,徙倚独沾襟。

  沾襟何所为,怅然怀古意。

  秦俗犹未平,汉道将何冀。

  樊哙市井徒,萧何刀笔吏。

  一朝时运会,千古传名谥。

  寄言世上雄,虚生真可愧。

  此诗一出,看到的人都对李密竖起大拇指:“先生有才!”在群众有才的呼声中,李密有点沾沾自喜,却没想到这首诗很快就长了腿,到了淮阳郡官员的案头,这下李密的麻烦大了。

  官员们通读此诗,发现反意扑面而来,这是反诗啊。再一问,“此人面黑,瞻视异常”,甭说了,此人就是李密,快抓!

  幸亏当地民风淳朴,李密的群众关系比较好,官府刚来到村里,村民们就提前给李密报了信,这才提前从教室跑了,刚吃了几顿饱饭又得浪迹天涯跑路了,教书先生又变成造反从业者。

  李密辗转投奔了自己的妹夫、雍丘县令丘君明,身为官员的丘君明自然不敢收留,一转手又把李密介绍给了当地的侠义之士王秀才。

  王秀才与李密倒是惺惺相惜,与李密攀谈后非常欣赏他的才华,一激动就做主把自己的妹妹嫁给了他。这下跑路的李密就成了有家室的人,从他的内心讲,他实在不想再折腾了,如果能这样平平淡淡过一生,那该多好啊!

  然而折不折腾李密说了不算,得政府说了算。

  没过多久,李密又被人告发了,告发他的正是妹夫丘君明的堂侄。邱堂侄道听途说了陌生人李密的到来,然后把李密和通缉令对上了号,随后向政府告了密,一张无形的大网又向李密扑来。

  事实证明,英雄人物在初期总是能幸运躲过几次灾难,这一次抓捕李密又躲

  请收藏:https://m.qxc1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