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百九十六章 经济外向发展_重写科技格局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这三个阶段。”

  “从理论来说,经济外向发展的初级阶段是指一国开始打破封闭状态,以出口导向战略代替进口战略,以出口量的扩张促进经济增长。

  华夏的改革开放开启了这一阶段,这一阶段的特点是粗放性,华夏利用国际产业大转移和升级的机会,借助人口红利,劳动力成本的巨大优势,积极发展劳动密集型工业进行出口创汇。我记得华夏1992年的出口额接近1000亿米元,是1979年的6倍,1992年出口额占GDP的比重接近20%。

  而且我看到的资料上写的是,1992年的华夏提前完全了原定于2000年的出口任务,提前了整整八年,几乎只用了一半的时间,这是华夏在这一阶段创造的奇迹。

  不过当时的问题在于,华夏的出口以初级产品为主,工业制品则以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的粗加工产品为主,几乎不具备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

  老者耐心的点了点头,见外公点头,男孩继续道,“1992年之后,华夏进入下一个阶段,经济外向发展的一般发展阶段理论解释是指一国在具备一定数量出口企业的前提下,开始实施由量的扩张转向以质取胜的出口战略,更好地利用外资和技术走出去,从而使出口贸易在国民经济中产生质的飞跃的阶段。

  华夏这一阶段之所以从1992年开始,一方面是1992年已经实现的出口额目标,更重要的是,1992年之前,华夏始终纠结于资社问题,1992年的讲话正式定调,解决了这一问题。

  之后又提出了实现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两个转变,为华夏改革开放和经济外向发展奠定了新的理论和政策基础。

  1993年开始华夏连续多次降低关税,到2000年华夏关税降到15%,减少非关税方向,采用了与世界各国同轨非关税壁垒代替高关税保护政策,1996年实现了经常项目下的自由兑换。

  同时,华夏对外资的吸引明显开始向集约化发展,华夏从1994年到2001年,连续7年成为全球第二大外资流入国,这一阶段也是华夏企业对外投资的爆发期,1993年到2001年,华夏企业的对外投资超过了100亿米元。

  随着这一切的改革,1992年开始,华夏出口商品中,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工业制成品出口比重明显提升,我记得2001年,华夏工业制成品出口比重高达81%,其中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量10年翻了接近四倍。

  哦对了,这一阶段也是华夏金融开始全球化布局的时候。”

  老者再次点头,也不说什么,男孩继续分析,“经济外向发展的高级阶段理论说法是一国出口

  请收藏:https://m.qxc1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