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72章 合适之人_崇祯十五年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工部侍郎,五十多岁的老官吏,宦海沉浮几十年,虽然做到了工部侍郎,但在朝堂上却是默默无闻,几乎没有人注意到他的存在,如果不是因为他推荐了萧汉俊,恐怕直到现在朱慈烺都不会知道他的名字。

  虽然默默无闻,但经过这些天的了解,尤其是京营营房改建交给他之后,朱慈烺发现,宋玫确实是一名干吏,而且无门无派,思想比较开放,没有那么多死板的成见。宋玫是楚人,早年应该是楚党,但楚党十年前就已经烟消云散,在朝中没有了根基,这应该也是宋玫十年来原地踏步,一直都升不上去的原因吧。

  六部中,礼部最尊,工部最低,同为侍郎,工部侍郎却明显比其他五部的侍郎低一截。

  很快,宋玫到了。

  “见过殿下。”宋玫一脸谨慎。

  朱慈烺微笑赐座,先问了营房改建的进度,勉励了几句,然后直接切入主题:“宋侍郎,漕运海运之争,你怎么看?”

  明代,漕运总督不受部院节制,直接向皇帝负责,但在户部和工部中,却各有一个“司”,专理漕运之事,户部管的是钱粮,工部管的是清淤,因此宋玫对漕运之事有相当的了解。

  虽然十几年原地踏步,一直没有升上去,但宋玫的政治判断力却一点都不比那些尚书阁员们低,他立刻听出,太子这是想要改革漕运了啊。照萧汉俊所说,咱们这位太子聪明睿智,雄心勃勃,从治国四策和整顿京营就可以看出,只要是太子看准的事,就一定会不遗余力的推行!

  但漕运关系重大,皇太子又刚刚退出厘金税,在运河设置了十几处的厘金局,再过几日就会开始征税,这个时候,皇太子却忽然抛出漕运海运的问题,难道是有其他的用意吗?

  宋玫心念急转,在不明白朱慈烺心意前,他四平八稳的回答:“殿下,漕运是国家大计,从运河开凿到现在,将近七百年,唐宋元,加上本朝,南粮北运,南北经济和商品流通皆依赖漕运。国依兵而立,兵以食为命,食以漕运为本,若无漕运,天下恐怕将是另一个样子……”

  “重要性我知道,说说弊端。”朱慈烺不动声色。

  宋玫眼角一跳,对朱慈烺的心意再无怀疑,连忙道:“漕运所用漕兵漕丁众多,运河年年淤塞,年年修筑,耗费巨大……”

  朱慈烺淡淡笑:“再说海运。海运有什么优缺点?”

  宋玫沉吟道:“速度快,运量大,不过风险也高,加上东南沿海仍有小股海寇出没,远不如漕运安全。”

  朱慈烺点头:“是啊,海运确实高风险,但有四个漕运不能比及的优点,那就是,速度快,运量大,费用低,省人力。尤其是费用低,朝廷每年用在漕河清淤的费用将近百万两,但如果换成海运,费用最少能减免一半。”

  宋玫咽了一口唾沫,太子的心意已经清楚无比,传他来的用意,也是昭然若揭,于是站起来,拱手道:“殿下,漕运海运之争,已经有几十年了,孰优孰劣,一直争论不下,但殿下刚刚提议设置了厘金局,这时漕运改海,怕是……”

  “怕是自打脸吗?”朱慈烺淡淡笑,接住他的话。

  请收藏:https://m.qxc1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