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13章 第一百十三章_我和四爷互穿后[清穿]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退位做太上皇,真不是一拍脑袋的决定。

  康熙从对胤礽失望到公布废太子,经历了至少十多年时间。无数次思考为何与曾经最宠爱的儿子走到这一步?是不是早些退位就不至于如此?

  很多年前与胤礽父子情正浓时,也是大清朝局动荡不安时。

  当年,年富力强却不觉得能一直坐稳皇位。先打三藩,后来收台湾,又是要打噶尔丹,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心里早就做好准备,参考祖父皇太极与父亲顺治帝的寿命,或是哪天就会殒命。既然立胤礽为太子,而且给他无数偏爱,那也能心甘情愿地传位。

  第一次心态有变,是在亲征噶尔丹半途中得了疟疾病重。

  康熙在生死边缘徘徊,但没有等来胤礽的充分关心。

  扪心自问,对于这个儿子难道还不够好吗?为什么感觉不到同等的感情回报?

  后来才明白,教导胤礽很多事,但没有教导他感恩的重要性,没让他意识到不能一味索取。

  成为太子,不代表能够理所当然获得所有东西。

  如果自己不是皇帝,胤礽不是太子,寻常父子之间处理这样的矛盾会方便很多。最直接暂停胤礽拥有的一切父亲给予身份地位,让他清醒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世上没有如果,太子立了就不能随便废,而要考虑后果。

  不存在暂停胤礽有的一切待遇,只能把胤礽身边的人一批又一批撤换,但是治标不治本而越行越远。

  最终,胤礽远贤良而亲小人,通过非法网络编织出一个腐化势力网,走上了谋反绝路。

  康熙在废太子身上栽了大跟头,但让他非常欣慰自己并非孤家寡人,老四叫他感受到了儿子给的满满安心感。

  老四对父母纯孝、对手足友善,但也有原则不趋炎附势。敢于创新探索、敢于迎难而上,不只脚踏实地,也肯吃苦耐劳。

  这样一个孩子的出现,让人觉得做皇家父子自有真情在。

  当然了,老四肯定有缺点。

  比如对皇位没啥想法,而对离京很有想法。

  康熙理智分析,自己能活到七十岁算是奇迹了,那只剩十多年而已。

  这些时间不足以培养另一个儿子比老四更适合继位。其他儿子各有缺点,品性、能力、子嗣等等,总有不足之处。

  世上不存在万万岁,让他求助于神力更是荒谬。

  既然自己早晚都要传位,不如传得稳妥一些。这些年瞧着老四的心性,不至于登基做了皇帝就忤逆汗阿玛的意愿。

  与其担忧老四彻底架空老父亲,不如忧心另一方面。

  康熙隐隐觉着,不用皇位把老四给套牢了,这人跑起路来逮也逮不住。

  证据?

  给戴梓翻案就是前期准备。

  敢去证明皇帝判错案的人太少。

  戴梓不是名门望族出生,他背后没有其他助力,而且告发他的主力也已经亡故。

  为他翻案,理由

  请收藏:https://m.qxc1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