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54章 再读书好好学习_我妻薄情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生为好。

  既是家庭医生,不在职的工,没必要做,省得过于谄媚,反倒叫人看轻了。

  干脆留在屋看书。

  先用于启蒙的小书,经看得七七八八,左右不必科举,第次背诵只是方便掌握,忘了些细节也不打紧。

  趁着还在晏家,最好把书通读遍才好。

  按照朱熹的说法:“先读《大学》,以定其规模;次读《论语》,以定其根;次读《孟子》,以观其发越;次读《中庸》,以求古人之微妙处。”

  目,程丹若还在读《大学》的阶段。

  过没有通读过这些儒家经典,现在不得不读,倒是有了不少收获。

  比如开篇,讲的就是为人处世的道理。

  “知止而后有定”,知道自己想要到达的境界,才能够志向坚定。

  程丹若同意,希望自己能在古代活得像个人,因此才决意离开陈家,凭借医术立足。

  “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志向坚定才能镇定不躁,镇定才能心中安稳。

  这也有道理,只有看不见路,人才心急,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便不被婚事所困扰,不管错失的姻缘。

  “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心中安稳才能虑周全,考虑周全了才能处事得当。

  程丹若方才的取舍,正是源于此道。

  可见,儒家的想虽有定的局限『性』,但贯穿了中华文明的脉络,哪怕是现代人,亦能从中获得启发。

  当了,后面的修、齐家、治国、平天下,以及君臣子女的义务,就需要后世的眼光辩证看待。

  程丹若最感兴趣的是“格物致知”说,这是穿越者常用的知识武器,“言欲致吾之知,在其物而穷其理也”,能够解释成科学钻研的必要『性』。

  而“君子慎独”篇,亦需好好理解,这是心学所提倡的想。

  正看得入神,喜鹊回来了,并带来晏鸿之的召唤:“爷让三姑娘到院书房趟。”

  程丹若不知何事,立即道:“你带路。”

  喜鹊带从旁边的夹道转出,沿着抄手游廊走出垂花门,交给等候的墨点。

  墨点道:“劳烦妹子走趟。”

  “我伺候姑娘,这是。”喜鹊规规矩矩立在门口,“姑娘,奴婢就在此处候着。”

  墨点道:“爷叫程姑娘读书,怕是时半儿回不来。”

  程丹若不意如此,便笑:“喜鹊先回吧,我经记得路了。”

  “哪有这样的道理。”墨点忙说,“届时我寻人送姑娘。”

  喜鹊这才回了。

  程丹若随墨点来到书房,还未福请安,晏鸿之就说:“船上不便习字,既经回来,可拖不得了。”

  递过字帖,道:“你个女儿家,要端庄又不能小家子,还是颜体最佳。”

  程丹若毫无意见:“是。”

  晏鸿之又问:“地方收拾好没有?”

  另个眼生的奴仆,岁数略大,朝程丹若笑了笑,亲切道:“今早吩咐下来,午间便收拾好了。”

  晏鸿之满意地点点头:“丹娘,随我来。”

  走出正间,径直走入西边的小厢房,面地方不大,只摆了张书案,列书架,较的地方设了屏风,后面有马桶和盥手盆。

  书案上陈列着笔架,悬挂着不同的『毛』笔,个瓷山的搁笔,白石云纹的砚台,块新墨。

  “自今日起,你便在此处读书习字。每日须写足个时辰的大字,我再教你半个时辰的书,隔日要考。若有三回不能背诵,今后就不必跟着我学了。”

  晏鸿之盯着的眼睛,问:“明白吗?”

  程丹若登时肃:“是。”

  “很好。”晏鸿之拈须笑,又和蔼起来,“我多年不曾教书,家中也无专为姑娘家准备的书案,这是当年……”

  抚『摸』着书案,好似不甚确定:“我记得,仿佛是三郎随我读书时用的?”

  旁边年的仆人说:“是,爷好记『性』。”

  “晃这么多年。”晏鸿之唏嘘两声,对道,“我这读书的规矩,不准有丫头小厮伺候,皆要自己打理。”

  程丹若没什么意见:“女儿明白。”

  晏鸿之瞧瞧,大有深意地笑了:“如此甚好。”

  请收藏:https://m.qxc1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