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第220章 围而不打_谍雁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陷穷寇于覆灭。”

  而从军事和政治的双重角度来说,国民政府当时的两手准备也比较明智,但战局,很快就超出了军事委员会的预料。

  11月18日,“如此严重之守城工作,其体力似不胜任。予今日两次用电话与商NJ市民救济事宜,彼均在就寝,从可想见。”

  后来回忆说,虽然有爱国热情,但当时已长期没有带兵,缺乏实际作战经验,也没有驾驭现代战争与指挥大兵团作战的能力;且在来路复杂的各路守城部队中,缺乏威望;加上身体很差,甚至连亲临战场视察,都已无法做到。4大战一触即发。

  11月27日,召开中外记者会,并强硬表示:

  “本人奉命保卫南京,至少有两件事有把握:

  第一,即本人及所属部队誓与南京共存亡,不惜牺牲于南京保卫战中;

  第二,此种牺牲定将使敌人付出莫大之代价。”

  尽管爱国热情高涨,但实际行动与能力,却与这场首都保卫战最高军事长官的身份,严重失称。

  12月5日,南京保卫战正式打响。

  却经常是窝在家里,而不是上前线视察。“在围城战斗中,每日傍晚在庭前散步,照常由侍从身背大温水瓶,手捧小茶壶和三炮台随侍左右,每几分钟用热毛巾拂脸,品香茗,香烟一支接一支地抽,看样子颇为镇定安祥。”

  国军将士们依托南京城墙,誓死捍卫首都。

  南京城内内外外的战士们,与敌军展开了殊死搏斗,但大量中国伤兵却得不到救治:

  “自从日军攻城,南京就呈现出可怕的景象。中国方面收治伤兵的设施悲剧性地不足,早在一周之前在大街上就经常见到伤兵,有的跛行,有的在地上爬着,乞求得到医治。”

  大量国军将士在前线浴血奋战,南京城危在旦夕。

  很多悲剧,或许从一开始就已注定。

  南京保卫战爆发前,南京城内仍然有50多万平民,国民政府宣布誓死捍卫南京城,给了NJ市民们勇气以留守;加上15万守城官兵,当时,南京城内外人口多达65万人。

  但军事委员会,从军事角度而言,淞沪会战新败,兵残衰弱;且从军事地理而言,属于“死地”的南京,城破只是时间问题;但作为首都,这是一场不得不打的保卫战,否则对国对民他都无法交代。

  ……

  而五洲仓库,更是艰难。

  一个星期的坚守,已经没有了食物和水。

  虽然还有弹药,不过,没水喝,没有了粮食。五百多名将士愈发艰难起来。

  幸好,这一天降了大雨。

  总算能接了一些雨水,以解燃眉之急。

  沈千舟清楚,该主动做些什么了。

  ……

  而日军却依旧不慌不忙。

  根本没有进攻的意思。他们的想法很简单,要让五洲仓库的守军主动缴械投降。

  这样,上海会战才能圆满。

  这个建议是长友文夫提出来的。

  他的想法很简单,上海会战已经取得了完胜。现在要做的是在心里彻底摧毁中国人的斗志。

  现在的兵力,日军已经远强于国民军,即便攻下五洲仓库也达不到最佳的效果。

  如果中国人能跪地求饶,投降的话,预期将远强于抢攻夺取。

  这个建议得到了远东司令部的同意。

  故而,围而不打,让里面固守的国民军没有战斗力的时候,再劝降。在租界各国眼皮底下,展现自己的实力。

  这些,沈千舟当然清楚。

  请收藏:https://m.qxc1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