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9章 名士_明末:我行我上了啊!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还礼,“不才李寄。”

  李寄?!

  果然是名士李寄!

  李寄,字介立,号由里山人。

  卢象英心里倏然就活络了,这个人自己知道,嗯,确却的说,是“卢象英”知道,是这些年在江阴这边比较出名的隐士。

  此人年少时候便天资卓绝,乡人称其“性素颖异,少负奇才”,因为家境贫寒,未能拜师,但“不经师授,博学能文”。

  在郡试中拿过第一,因为要奉养母亲而放弃继续科举。

  这些年一直在江阴城外定山一带设私塾,授课、读书、著述、结友,在整个常州府这边都颇有名声,典型的封建时代的隐士。

  二兄卢象观曾说起此人。

  说如果不是因为山河动荡,此人只需被举荐就能入仕。

  他确实是徐族人。

  徐霞客的儿子!

  只不过李寄的母亲是徐霞客的小妾,当年李寄母亲怀孕后,徐霞客外出游山玩水,家里正室一番操作猛如虎,把李寄母亲嫡嫁给一个李姓人家,所以李寄其实不是在徐族出身。

  也正因为如此,李寄后来请求回归徐族,而不被认可。

  叹道:“原来是李介立!”

  李寄也讶然道:“小官人是宜兴卢氏子弟?竟然认识不才,三生有幸!”

  卢象英颔首。

  读书人果然酸,不过自己没兴趣商业互捧。

  李寄叹惋道:“宜兴卢氏满门忠烈,前有卢尚书殉国巨鹿,今有中书舍人幼哲壮怀激烈,小官人之仁义厚道,介立衷心钦佩。”

  卢象英略有尴尬。

  你说这些,和我卢象英关系不大,我就救了个徐氏而已。

  徐氏砸吧着眼睛忽然问道:“可是我爹他们都不认你,你还认我这个侄女吗?”

  言下之意,你怕不是在觊觎徐族产业。

  卢象英看了她一眼,“不要用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名士李寄,不是贪慕富贵之人。

  这是岁月验证了的事实。

  要不然以李寄的才华,早就去科举中第,何须一直留在江阴城外当个私塾先生,他今日出现在这里,只怕真是因为他身体里流的是徐霞客的血脉,要不然就他受的那份委屈,你说是他在背后操刀中元奴变都有可能!

  李寄笑着对卢象英道:“无妨,世人诽我谤我,我清浊自知。”

  卢象英叹服。

  果然名士风流。

  心中倏然一动,印象中明末清初的江南,中产和富人其实在反清抗清,穷人则在清算富人,中元奴变就是个例子,但不是唯一的例子。

  要反清的话……可以拉拢李寄!

  毕竟他有名望。

  可以募钱募粮。

  刚想说点什么,却听得徐氏倏然道:“城外其他叔父如何了?”

  李寄沉默。

  还能怎样。

  中元奴变之后,四乡大族都差不多一个样子,死的死,跑的跑,再加上江阴屠城导致的兵荒马乱,现在徐族就是一盘散沙。

  卢象英趁机问道:“城内徐屺这一脉,似乎只剩下她了?”

  李寄摇头,“我也不知。”

  卢象英沉默半晌,道:“清庭指派的知县已经入城,他将主持重建事宜,不过城内人口几乎被屠杀殆尽,诸多房产田产都将被城外涌入之人取巧窃占,关于徐屺在城内产业之事,说不得还要介立先生帮着徐氏去争取,今日就将她交给介立兄了,小生这便告辞。”

  得抽身离开了,不然李寄会认为自己救徐氏是为了钱财。

  当然,事情到了今天这个地步,卢象英其实也想过,如果要反清,徐屺留下来的财富,其实很有必要去争取一下。

  但也得徐氏心甘情愿的拿出一部分来才行。

  而且仅有徐族的还不够,还需要更多的其他四乡大族的支持,所以卢象英必须经营好自己的形象,要不然没一丝反清的机会。

  李寄急呼,“不可!”

  请收藏:https://m.qxc1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