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五十三章1911三大危机_我的葡萄牙帝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利,有着诸多的先手与安排,可他的表现却惊掉了整个欧洲人的下巴。

  意大利在北非的拖拖拉拉,让欧洲人仿佛看到了又一个埃塞俄比亚殖民笑话。

  统一后的意大利王国,渐渐涌现殖民主义意识,可是他的殖民道路跌宕起伏。

  意大利为了埃塞俄比亚,而主动挑起的战争却战败,在欧洲各国丢了大脸。

  大名鼎鼎的俾斯麦首相,对意大利的殖民行为做出了形象的评价:意大利胃口巨大,牙齿却不行,就像一个满嘴烂牙的胖子。

  埃塞俄比亚战争的失败,并没有让意大利放弃殖民野心,意大利改变了大跨步,变得小心翼翼起来,他们把目光投入了与他们一海之隔的利比亚。

  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国家对名义上属于土耳其的北非沿岸地区的争夺日趋尖锐。意大利企图夺取土属的黎波里塔尼亚和昔兰尼加(今属利比亚),作为在北非扩张的前进基地。

  的黎波里塔尼亚和昔兰尼加是土耳其在北非的一片荒漠,经济价值有限,但战略地位重要。它与西西里岛对峙,可控制地中海中部较狭窄的海面。

  1881年在瓜分土耳其波尔泰政府占有北非领地的过程中,阿尔及利亚(法国于1830年开始入侵逐步使之沦为殖民地)和突尼斯(1881年)先后沦为法国的保护领地,因此土耳其在北非的名义上的属地也归西方殖民者所有,法国准备以此为由兼并土耳其的黎波里塔尼亚和昔兰尼加两省。

  这一企图遭到欧洲国家,特别是早就想在北非建立殖民地的意大利的反对。为此意大利积极进行政治外交活动,与各列强达成协议和默契(于德奥两国结成三国同盟),承认了意大利在北非的利益。

  为了作好吞并的黎波里塔尼亚和昔兰尼加两省的准备,意大利在年期间,不断向两地移民和派遣商人,购买土地,积极扩充势力;派海军军官换上渔民的衣服,以在的黎波里塔尼亚沿海捕捞海棉为名,进行海岸测量;指使意大利天主教神甫以传教为名,深入内地收集情报。

  意大利吸取1896年在埃塞俄比亚失败的教训,不断窥测选择时机。当第二次摩洛哥危机事件发生后,意大利认为再不行动将可能失去机会,便以在的黎波里塔尼亚和昔兰尼加地区的意大利人受到不公正待遇为借口,先发制人,抢在土耳其出兵北非之前,于1911年9月28日向其发出最后通牒,要求奥斯曼土耳其服软,不然就威胁入侵上述地区。

  面对意大利这个列强的威胁,奥斯曼土耳其呼吁各国制止意大利的入侵企图,可是欧洲各大国却都劝土耳其接受意大利的要求。

  一直对列强唯唯诺诺的土耳其,这次拒绝了列强的好意,决定以武力保护自己的利益。

  最后

  请收藏:https://m.qxc1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