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18章 文化输出_三国之商人当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当然不是说这扇面就可以取代情报机构,而是能够相辅相成。

  叶晨主要在扇子上面写了一些诗词,这些诗词当然是后世的名作了,还有就是写一些经意,这些经义有些是郑玄和蔡邕他们研究出来的,有些也是叶晨抄袭后世之作。

  当大量写有名篇大作的折扇投放到市场后,那是有多疯狂,那些诗词都是名篇,当然立即就传唱了起来。

  而那些经义,许多人都没见过,且有深度、有新意,这让一些知识份子,特别是一些也算名家,经过深入研究的人看到会如何?

  当然是深入研究,并且争相讨论了起来,但是扇面内容总是有限的,这就让人抓狂了,有些研究了一半,发展上面的信息不完整。

  这让他们怎么办,当然是到处打听,扇子的来源,扇子的来源很容易打听到,都知道是辽东叶家制造的,但是要打听出那些内容的作者却没那么容易。

  没有打听到确切的消息,于是很多人就干脆去商店处问,问下一批扇子什么时候到,有些人更是天天去问。

  叶晨收到这些消息,立即又制造了一批,这一批当然又写了很多经意在里面,同时也夹杂着叶晨的一两篇“大作”。

  然而市面上又出现了十几款的扇子,这并没有打消那些人的热情,尽管扇子价格不低,但偏偏这些人不缺钱,扇子买了回去,开始研究里面的经意。

  郑玄、蔡邕研究出来的经义当然不是简单的东西,里面有很多高深的东西在里面,他们越研究就越想知道更多的东西,迫切的想要完整的经义。

  如此,叶家的一些商店门槛都快被踏破了,折扇更是供不应求。

  叶家下面的商店都催着叶家赶紧多多制造扇子,但是叶晨却不着急,也不能急,扇子都是有节奏的出售。

  这一批批的扇子极大的提高了辽东的名声,也让叶晨的名望快速提升,因为里面的几篇大作可是冠上他的名字。

  叶家出的扇子,不仅仅很快就卖完,甚至大冬天还有很多人等着购买,等着叶家出新扇子。

  这无形中人们开始认可辽东,不再将辽东当成蛮荒之地。

  “这些经义的确深奥,倒跟我那好友研究的方向有些相似。”一处深宅中,一位中年文士拿着扇子边看边说道。

  “老师,这些扇子都出自辽东,难道您那朋友在辽东?”

  那中年文士,是当今大儒马日磾,他看着扇子摇摇头说:“不是,我那好友就是当世经学大师郑玄,他在徐州闭门不出,潜心研究,没有听说过去了辽东。”

  “原来是郑玄大师,那真是大师,老师,难道当今还有跟郑玄大师一样的经学大师不成。”他的弟子问道。

  “不确定,如有必定名声极大,只是我猜不出来是谁,这些经义虽然跟我那好友很相似,但是又有几处完全不同,所以

  请收藏:https://m.qxc1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