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十六章一人可抵十万雄兵(一)_盛唐血刃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四十六章一人可抵十万雄兵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屈突通搜肠刮肚,大唐此时能调动多少兵马,没有人比他更加清楚。毕竟他是兵部尚书,兵事是他份内之事。可是真如李渊所言,调给陈应五万精锐兵马,或许陈应有把握把西域万里之地拿下来,那万一陈应猜测错误,颉利可汗率领突厥南下,那么关中就有覆亡之忧。

  想到这里,屈突通张了张嘴。话到嘴边,却没有说出口。他是隋朝降将,非是李渊心腹班底,所以他每说一句话,每做一件事,必须慎重考虑。

  就好比现在,颉利可汗处理进攻一方,唐国从河西、西河、河套、河东、河北、以至幽、平、营诸州,到处都是可以进攻之地。一旦突厥从任何一点突破,三十万大军蜂拥而入,对于大唐而言,绝对会是灭顶之灾。

  政客与政治家有着本质的不同,打个比方,政客为了自己利益,可以不惜把朝廷那艘船捣沉,但是政治家却不同,他们是在维持着这艘不沉的情况下玩弄权术。简单的说,政客没有底线和原则,政治家则是有原则和底线的人。

  当然,屈突通则属于政治家。他在内心里恐惧得罪陈应的心理,渐渐被理智压制住了。良久,屈突通躬身道:“请问陈驸马,对东突厥汗国,有没有应对之策!”

  这话一出,就连李渊也愣住了。

  众臣纷纷望着屈突通。

  现在李渊明显接受了陈应的策略,准备雄吞西域万里河山。可是在这个关头,屈突通居然站出来反对,这让众臣有些不解。

  陈应微微一笑道:“自然有应对之法!”

  “哦!”李渊心中其实也在担心颉利可汗的三十万兵马,这柄悬在大唐头上的利剑,也让李渊寝食难安。李渊笑道:“陈卿有何方略?”

  陈应躬身道:“其一,请太子殿下以自己的名义至书阿史那咄苾,责其兴师犯境之罪。

  李建成点了点头,没有说话。

  李渊看向陈应的目光中,带了几分赞许味道。

  陈应接着道:“其二,请太子殿下以自己的名义至书燕国公李艺,请燕国勉力出兵,威胁盛乐。(现今内蒙古自治区和林格尔县东北部)以牵制阿史那咄苾,使其不敢大军南下!”

  李建成道:“若能如此,大唐幸甚。只是燕国公麾下,恐怕不足以抗衡颉利可汗麾下大军吧?”

  陈应点点头道:“确实是如此,第三请陛下下旨,封锁各关,于丰州、胜州、朔州、雁门、云州、易州、幽州分别建立营地,收拢逃难的流民,济以粥糜,以期稳定人心,封锁消息。

  李渊脸上浮现出一丝为难的神色:“此事有待商榷,只是如今战事频仍,军粮尚且不足,实在拿不出多余的粮秣接济流民……”

  陈应正色道:“陛下,民心是为国本,民

  请收藏:https://m.qxc1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