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76章 让自己的孩子叫她娘_刺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古文,也不是什么奇怪的事,兴许是后金鞑子要求这么做的。其实,在我们大明,懂蒙古文的人也是很多的啊。最起码,我懂,我爹也懂,我爹昔曰的很多同僚,也都懂。”

  她说得没错,在大明朝,的确有不少人懂得蒙古文。毕竟,明朝是在元朝的基础上建立的,在文化制度方面,依然保存有蒙古人的一些特征。事实上,蒙古人退出中原以后,在蒙古大草原一直存在,蒙古文更是保留到了今天。

  王世新的这封羊皮纸书信,应该是请通晓蒙古文的人写成的,为的就是防止泄密。但是,他根本不会想到,这封信会落在别人的手中,而且能够被看懂。整个大明朝能看得懂蒙古文的人的确不少,可是在浮山所,这样的人才,应该是没有的。

  薛知蝶相信了张准的事情,忍不住有些好奇,又有些敬佩,疑惑的问道:“鞑子怎么到了山东?”

  张准简略的将阿敏的事情说了。

  薛知蝶明显有些惊讶,难以置信的说道:“你的意思,鞑子可能要南下山东?”

  张准沉吟着说道:“有这个可能,不过未必。”

  薛知蝶面有忧色,不知道想到了一些什么。

  张准倒不是很担心。

  后金现在的老大是皇太极,此人的确雄才伟略,实在是天纵奇才。后金在他的带领下,的确会越来越强大。鞑子的每一次入塞,都要变强几分,到第六次入塞的时候,就成了燕京城的主人。但是,鞑子要从渤海南下山东,难度还是很大的,基本上没有可能。

  朝廷对于鞑子的这个企图,还是有所防备的,毛文龙被杀以后,东江镇一直没有裁撤,依然保留着三万人左右的实际兵力,尽管战斗力和毛文龙当年已经相差很远,但是,无论如何,毕竟还有一镇的兵力杵在那里。何况,南下山东要走水路,鞑子的骑兵固然厉害,但是一旦到了水面,就有些麻烦了。

  然而,鞑子从来没有放弃过向山东渗透的目的。鞑子试图在山东挑起内乱,从而吸引明廷的注意力。只要山东乱起来,明廷就不能不从其他地方调集兵力前来镇压,有可能削减九边的军力。山东越是混乱,鞑子获得好处就越大。

  尤其是在孔有德、尚可喜、耿仲明三人投降了鞑子以后,这三人号称“山东三矿徒”,对山东的情况很熟悉,在山东还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山东的各级官员,多多少少都和三人有些联系,要是这三人出面策动,山东的官员,会不会投靠后金,现在还很难说。历史史实表明,在清军大军入关以后,山东的确是不战而降的。

  同时,后金每年都要从山东获得大量的物资补给。尽管大明朝廷在渤海设置了水师,严格查禁来往的物资,不许战备物资流入辽东。然而,明朝的水师,到底是什么德姓,只要是人

  请收藏:https://m.qxc1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