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724章 腹诽就是重罪_刺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没日没夜的跟着流寇东奔西跑,不要说打仗,光是跑路”就能废掉半条命。而朝廷的其他官员,却在后面拼命的催生更多的贼匪。贼匪催生的速,要比他清剿的速快得多。但是,朝廷只会责备他们剿匪不力,绝对不会反思,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产生这么多的流寇。

  夜深人静的时候,卢象升也曾经有过不解,有过怨言。这些怨言,当然不是针对崇祯皇帝,而是针对其他的朝廷同僚。他觉得自己干得很辛苦,很吃力,偏偏自己的诸多同僚,还在后面扯自己的后腿。要说卢象升对朝廷没有任何的不满,那是绝对不可能的。

  甚至,卢象升对福王和襄王都有不满。因为,他们霸占了大量的田地,让太多的人成了流民,成了流寇的主要兵力来源。他还对当地的很多官员和大户人家不满,因为他们家里的粮仓都堆满了,有些粮食都腐烂了,就是舍不得拿出来救济灾民,结果造就了源源不断的贼匪。每次流寇杀了又反,杀了又反,永远都杀不尽,甚至是越杀越多,卢象升就深深的感觉到,依靠武力,是不可能解决流寇的问题的。所以,他才会向朝廷提出《靖寇绥民则》,提出要将绥民和靖寇并重的理论,希望朝廷在要求他和洪承畴拼命剿贼的同时,采取实际有效的措施,减少难民产生的速和数量,铲除流寇产生的土壤。

  但是,奏疏上去以后,就好像是石沉大海,再也没有反应了。相反的,倒是责怪他们剿贼不力的斥责,不断的到来。朝廷的意思,显然是很明确的,只是要他负责杀人,其他的都不要管。甚至,有人曾经当面暗示过他,你到底是为朝廷说话,还是为流寇说话,屁股千万不要坐错了位置。

  然而,这样的单一的剿杀策略,又怎么可能取得胜利?卢象升自己都对剿贼的未来胜利前景,产生了深深的忧虑。尽管他的这些忧虑,从来没有表现出来,身边的人都不知道。后来的大量事实证明,他在杀死一个贼寇的同时,至少又有三个贼寇出现,另外还有五个流民可能会变成贼寇。

  没办法,为了尽快剿灭流寇,他不得不在没有得到朝廷批准的情况下,动用自己的权力,在管辖范围内,清理土地,开垦土地,然后招募流民耕种,将他们安顿下来,防止他们成为新的流寇。一些抓到的罪行较轻的流寇,也被卢象升释放出来,投入到农业生产里面去。

  张准的这番话,正好击中卢象升内心某个敏感的神经。一直以来,卢象升都很担心,自己的动作”可能会得不到朝廷的支持”甚至,有可能成为别人攻汗自己的借口。尽管自己的出发点是好的,策略也是正确的”然而,却有可能被人误解,从而产生其他的想法。

  因为这些敏感的心理,当张准的

  请收藏:https://m.qxc1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