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717章 卢象升被打晕了…… 【求月票!】_刺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前边,左右相对。其余执事人员,另有较小布棚两座,都在祭棚之后。

  祭棚门上悬一黄缎匾额,四边镶着白缎,上有崇祯御笔亲题四个大字:“忠魂不朽”。祭棚内就是灵堂,布置得十分肃穆庄严。灵堂内正中靠后设一素白六扇屏风,屏风前设有长几,白缎素花围幛,上放孙承宗的灵牌,恭楷写着“故大明兵部尚书、蓟辽总督、太子太保、帝师、赐谥忠烈、孙公之灵位”。

  前边,左右放着一对高大的锡烛台,中间是一个白钢香炉。紧挨灵几,是一张挂有白围幛的供桌。灵堂四壁,挂着挽幛、挽联。灵堂门外和松柏枝牌坊的门两旁都有对联,全是写在白绸子和细白葛布上。所有对联和挽联,都是称颂孙承宗忠君爱国,壮烈捐躯的。

  京城毕竟是文人荟萃的地方,遇到皇帝为殉国大臣赐祭的难得机会,各大小衙门,各孙承宗生前故旧,以及并无一面之缘的朝中同僚,有名缙绅,都送挽联,自己不会作挽联的就请别人代作,各逞才思,各显书法,真是琳琅满目,美不胜收。

  事实上,作为三任帝师,内阁大学士,兵部尚书,蓟辽总督,孙承宗的亲朋好友以及部下,的确非常多。光是他们送来的挽联,在灵堂内就根本无法全部挂起来。没办法,礼部的人只好在灵堂的两边,又做了很多的屏风,将挽联都挂在屏风的上面,这才满足使用。

  崇祯前往祭拜的时候,第一眼就察觉到,那牌坊中门的一副楹联,虽然不算工稳,却写出了当时的朝野心情。楹联是这样的:十载汗马,半载孤城,慷慨忠王事,老臣命绝丹心在;千里归魂里悲风,挥涕悼元老,圣主恩深恤典隆。

  因为这些缘故,崇祯对当时的葬礼,印象还很深刻。当时,连崇祯自己,好像都真的被孙承宗感动了。他暗自发誓,一定要杀了卢象升,为孙承宗祭祀。现在,葬礼才过去两三个月,就饶恕卢象升……外面的人会怎么看怎么说?

  “皇爷,陈新甲来了。”

  王承恩悄悄的进来报告。

  “叫他进来”

  崇祯点头说道。

  很快,一个穿着正二品大红官府的官员,就出现在崇祯的面前,恭敬的行礼。此人,就是新晋兵部尚书陈新甲。

  陈新甲原来是右佥都御使,负责巡抚宣府,之前并无十分突出的政绩。但是一个月之前,他突然被提拔为兵部尚书,并克日上任。这样一来,朝廷就有了三个专职的兵部尚书,至于挂兵部尚书衔的就更多了。

  为此,京城里面消息灵通的人物,都在暗自猜测,皇帝先是提拔吴阿衡担任蓟辽总督,现在又让陈新甲主管兵部,只怕兵部原来的两位尚书张凤翼和梁廷栋,是要大难临头了。鞑子第三次入寇,必须有大臣对此负责,张、梁二人,极有可能遭受崇祯

  请收藏:https://m.qxc1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