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700章 崇祯哪一点比我强? 【求月票!】_刺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通,国策不继。不同的阁臣,对政令有不同的理解,频繁更换的后果,就是政策根本无法贯彻,下面的官员无所适从。既然无所适从,那就只有乱来己陕西的流寇,好像雨后的春笋,不断的冒出来,官军杀之不绝,和当地官府的横征暴敛绝对是脱不了关系的。这一点,连张嫣都知道。崇祯连续加饷,朝廷拿到的,其实只有几百万两的银子,但是百姓付出的,至少有几千万两。中间的差额哪里去了?当然走进了各级官员的口袋了。崇祯自己背负了千古骂名,却没有得到真正的好处。

  阁臣的频繁更换,还导致各项政务的紊乱。一般来说,明朝的阁臣,都是六人左右。这六个人”是有不同的分工的。如果阁臣稳定的话,即使皇帝不过问政事,国家机构,依然可以正常的运转。当初的嘉靖和万历皇帝,数十年不上朝,国家机构都入场运转,就是因为阁臣相对稳定。

  说的不客气一点,就算明朝的皇帝,是个白痴,只要阁臣保持稳定,国家都不会出大问题。现在的问题是,崇祯自己,将内阁系统完全打乱了,阁臣好像走马灯的更换,内阁的作用,根本无法挥。结果,他是白白的累死了自己,却同样是吃力不讨好。他一个人的能力,怎么可能比六个人的能力还强?

  在军事方略这方面,崇祯也是摇摆不定的,基本上都是被动的应对的。开始的时候,崇祯对陕西乱军并不是很在意,认为不过是纤芥之疾,不足一提,三边总督杨鹤可以处理的。目前的只要任务,还是消灭关外的鞑子。尤其是鞑子的第一次入寇,对崇祯的刺激很大,使得崇祯的战略核心,一直都在鞑子方面。

  但是,随着陕西乱军的越来越凶猛,打烂的地方越来越多,对国家的影响越来越大,崇祯的战略核心,又不得不转移到平贼方面。崇祯撤换了杨鹤,任免陈奇瑜、洪承畴等猛人,对流贼围追堵截。遗憾的是,流贼没有平定,大凌河战没人爆了,崇祯的重心,不得不又回到鞑子这边。

  随后,流贼转进中原,在河南大量集结,威胁大明帝国的心脏,崇祯的战略,不得不又回到平贼这边。在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以后,朝廷终于将流贼逼入了车箱峡,却由于一个的失误,导致贼逃出生天。此后,崇祯继续努力,希望可以创造另外一个车箱峡。可惜,鞑子第二次入寇,又将崇祯的注意力拉回去了。

  总的来说”面对鞑子和流贼的两面夹击,崇祯的应对,一直都是被动的。他曾经制定过攘外必先安内的方略,试图一举平定流贼以后,再和鞑子死战。但是”这个方略”并没有严格执行。被动应对的后果,显然是严重的,那就是军队调来调去的,极疲惫,厌战的情绪非常的浓郁。

  智

  请收藏:https://m.qxc1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