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647章 代价_刺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洪武二十年(公元1387年),明朝派遣冯胜、傅友德和蓝玉等率领二十万大军绕道庆州(今内蒙古巴林右旗境内)包围了纳哈楚军队驻地。纳哈楚被迫投降。上述蒙古诸部失去屏障,其驻地随时可能遭到明朝的侵掠。

  洪武二十一年(1388),蒙古大汗脱古思帖木儿在捕鱼儿海(今内蒙古贝尔湖)被明将蓝玉的军队击败西走。这些重大的军事失败,使大兴安岭以东的蒙古诸部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他们只得归附明廷。注意,是暂时归附,而不是永久的归附。

  洪武二十二年(1389),明廷在这一地区设置了朵颜、泰宁和福余三卫。朵颜卫在屈裂儿河(指洮儿河南支流归勒里河)上游和朵颜山一带;泰宁卫在塔儿河(今洮儿河)流域,即元代泰宁路;福余卫在嫩江和福余河(今乌裕尔河)流域。

  同时,明廷授封三卫首领以各级官职,进行笼络和羁縻。封阿札施里为泰宁卫指挥,塔宾帖木儿为指挥同知;海撒男答奚为福余卫指挥同知;脱鲁忽察尔为朵颜卫指挥同知。明廷要求他们“各领其所部,以安畜牧”。简而言之,就是表面上接受朝廷的一套,其实在绝大多数地方,还是他们自治的。

  福余卫乃是当初的朵颜三卫之一,是明国重要的盟友。后来,由于明国政策的变化,还有自身实力的不断削弱,朵颜三卫最终脱离了明国,投入了大金国的环抱。朵颜三卫统辖的地盘,大部分都属于科尔沁草原。福余卫就在科尔沁草原的最北面,水草丰美,是重要的牧场和林区。

  【作者注:福余卫统治的地盘,在今天的内蒙古乌兰浩特附近。】

  在场的人,谁不愿意成为福余卫的主人?只要能够控制福余卫,就能够培育大量的战马和牛羊,还可以繁衍大量的人口,极大的壮大部落的实力。只是,因为科尔沁部落的关系,大家都有所顾忌。毕竟,福余卫也是科尔沁草原的一部分,要是得不到科尔沁部落的同意,以后想要有效的统治这里,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现在,皇太极主动的将福余卫拿出来,的确让不少人都精神振奋。有皇太极的金口,相信科尔沁部落再也不敢从中阻挠。要是能够得到这一片重要的牧场和林区,经过几十年的时间,人口增加数万人,都是有可能的。对于游牧民族来说,数万的人口,是非常大的数字了。要是能够超过十万,一跃成为蒙古草原最大的部落,也不是不可能的。

  宰桑布和立刻说道:“我们科尔沁部落愿意出动一万的勇士,协助攻城。”

  皇太极的话音刚落,老头子就心动了。

  他是不能不心动。尽管作为科尔沁部落的首领,宰桑布和并没有全部统一科尔沁部落。北边的福余卫,就是一片空白。他也知

  请收藏:https://m.qxc1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