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50章】迎亲……庆王妃出行……_锦衣杀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他敢保证,没有几个鞑子敢不理睬他而悍然南下。

  这意味着什么呢?这意味着,在威镇堡的周围,在牛角墩的周围,有大量的耕地,可以重新耕种。这些荒废了十几年甚至是几十年的田地,都可以重新利用起来了。太大的数字徐兴夏不敢保证,一万亩左右的耕地,还是有的。一万亩的耕地,可以完全解决威镇堡粮食不足的问题,甚至有大量的粮食输出。

  明末乱世,最重要的资源是什么?不是武器,不是人口,不是钱财!而是粮食!陕西起义军为什么揭竿而起?是因为没有粮食。后金鞑子为什么屡屡南略,同样是因为没有粮食!崇祯皇帝为什么手足无措,无法动员起更多的兵员?还是没有粮食!崇祯末年,一石粮食价格飙升到十两银子,还是有价无市!

  朝廷的粮食,紧张到什么程度呢?举个例子可见一斑。崇祯二年,鞑子大规模越过长城南下,逼近京师,朝廷急忙发出诏令,要求各地的勤王大军,纷纷向京师聚集。但是,由于朝廷没有足够的粮食,供应勤王军队,结果,赶到京师的勤王军队不得不到处抢掠,就地取粮,导致哀鸿遍野,十室九空。

  盛怒之下的崇祯皇帝,一举砍了山西巡抚耿如杞,山西总兵张鸿功的脑袋,将兵部尚书、刑部尚书全部下狱,以儆效尤。但是,缺粮的问题,始终困扰崇祯一生。他始终没有解决好这个问题。就是当时立了大功的女将秦良玉,也深深的为缺粮问题而困扰。她统帅的白杆兵,可都是饿着肚子上战场的。

  大明帝国的西北部,真正的产粮区,其实只有河套平原。准确来说,是宁夏平原。其他的地方,由于小冰河期的到来,气候不断降低,干旱情况持续,粮食的产量,都会跌到历史的最低点。他徐兴夏想要安然的度过小冰河期,就必须将宁夏平原,都充分的利用起来。黑山营周围的田地,就是开始。

  当然,要将黑山营重新修缮起来,相当的不容易。黑山营已经荒废了几十年,大部分的建筑,都已经残破不堪,需要重新推倒重来。除了可以利用的地形之外,其他基本上没有可以利用的东西了。最保守的估计,要将黑山营重新修建起来,也要三万两的白银。

  想到这里,徐兴夏的眼神,情不自禁的看着贺兰山的方向。他现在最大的希望,就是贺兰山里面,的确有金钱豹的存在。如果没有,事情就会比较麻烦。不过,重建黑山营的决心已下,就算是去洗掠鞑子,他也要将资金准备充分。

  ……转眼间,就是刘大椿前往宁夏城迎亲的大好曰子。

  一大早,徐兴夏带着迟虎等人,随着迎亲的队伍,前往宁夏城迎亲。作为新郎官的刘大椿,穿着大红的锦袍,头上还戴着红色的纱帽,腰间还挎着一条

  请收藏:https://m.qxc1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