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九十章 保护环境,从朕做起_从大明风华开始的皇帝生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陛下睿智圣明!”

  “臣等目光短浅,只顾着当下百姓民生问题,却是未曾考虑那么久远。”

  “只是……”

  正襟端坐于年轻皇帝面前的三杨阁老,虽说他三人俱已是过了古稀之年,但现如今,变得极为严肃认真的他们三位,浑身流露出来的那种精神头,令其瞬间年轻了十数岁。

  顺天府,乃是京师之地,不比其它天高皇帝远的地方。

  眼皮子底下大大小小的事情,对于历经五朝的三杨阁老而言,掌握得…还算八九不离十吧。

  皇帝提及到的问题,说实话,其实他们私下也曾有过考虑。

  毕竟这些年以来,管辖整个西山之地的宛平县,曾有县令上疏言及过西山秃了顶的区域,待到夏日暴雨节气时,极容易发生山洪灾害,偶有民房被毁及百姓被埋的消息传出来。

  只不过,这种不甚起眼的奏疏,就算呈到天子或是孙太后的案前,顶多是被当成赈灾一事来处理,根本不会深究其中的具体原因。

  就算他们三位均已猜到或是可以证明这与大规模的樵采伐木有关,但几十年甚至是百余年后才会发生的事情,与他们这几个一只脚已经踏入棺材之人有何相关呢?

  朝堂为政,操了不该操的心,是很容易犯忌讳的。

  然而…现在倒是好了,皇帝竟然自己琢磨出来了!

  身为臣子,尤其对于即将致仕的他们而言,可以不关心死后的身外事。

  但人家皇帝为了京师的长久稳固,为了大明朝的社稷着想,肯定得拿出个具体办法来解决此事,以防后人遭了殃,埋怨他这位祖宗不懂事,留下这么个烂摊子。

  只是让他们三位万万没有想到的就是,皇帝提出来的解决办法,竟是如此直接了当,以至于…在他们仨人看来,简直有点过于霸道了!

  要知道,现如今的西山区域内,私底下还是有许多民办煤窑的。

  即便不知其中内情,那么用脚趾头想想都能猜得出来,在京师之地要是没点能力的,纵使此人走了大运能从这大山里面挖出乌金换取银钱,怕是这些人,也只是有命赚钱,没命花钱的倒霉蛋。

  一旦将民办煤窑全部转成官营,这里面牵扯到的利益,怕是海了去了。

  不过这一条禁令,如若皇帝真想彻底落实下去的话,三杨阁老觉得…貌似也不算特别难办。

  毕竟,早在皇帝班师回朝以前,写有全面开海通商、官员俸禄加倍以及武勋考选大典这三项新政的小纸条,已是在第一时间内递到了他们三位手里面。

  就连孙太后手中的那一份,也是他们好心给送过去的。

  西山民办煤窑背后有哪些势力,他们三位还算比较了解。无外乎朝中的这些文武大员们…其中,尤以京师之地的勋贵居多。

  在西山煤窑与皇帝新政中间做出一个选择的话,就算皇帝没有此次奄

  请收藏:https://m.qxc1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