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七十九章 无解的难题_从大明风华开始的皇帝生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将其归为泥沙与地形结合引起来的水患问题。

  但长江流域所处的环境,在王迪的印象当中,在那种险峻山岭间一道道激流的冲击下,哪能存得住一点泥沙啊!

  人力……

  这特么得动员多大的人力,才能在朝廷得不到一点消息的情况下,开山筑坝泄洪,以此降下水灾。

  除非,是有心眼坏坏的神仙在捣乱!

  “陛下,微臣岂敢欺君!”

  “长江水患,在微臣看来,的的确确皆是由人祸而起,而非天力所为。”

  “依微臣之见,如若不好好治理一番,往后…长江水患问题,或许要比黄淮水患更为严重。”

  话语止住,英国公张辅、曹阁老还有于谦三人不尽相同的表情,徐有贞看得是一清二楚。

  但他不怎么在意。

  他关注的重心,全在皇帝身上。

  注意到皇帝手指一抬,示意自己继续之后,心中祈求漫天神佛保佑的徐有贞,清了清嗓子,挺着肉乎乎的胸脯言语道:

  “回禀陛下,自古以来,世人一提起水患,可以说…几乎都是黄淮水患。”

  “正如陛下所言,江水东流,狭窄之处有一排排的崇山峻岭拦截,宽阔之处有星落密布的湖泊存蓄…这便是唐宋以前,所谓的‘有河患而无江患’这么一说。”

  “陛下,自打先秦时期,两湖荆楚之地,便有分为南北两部的云梦泽。”

  “北面多为沼泽地带,南面则是一片浩瀚大湖,也就是现在的洞庭湖。”

  “正是因为有了荆楚这一大片可以承载泄洪作用的水泽地,史书当中,才很少有长江流域的水灾记载。”

  “即便有,也不过是类似于‘江水、汉水溢’这等轻描淡写的寥寥几字而已。”

  “而到了现如今,愈发严重的长江水患,依微臣之见,皆是由两大人祸引起的!”

  徐有贞讲到这,暂时顿了顿。接下来就要讲重头戏了,他得好好组织组织语言。

  而王迪这边,听闻徐有贞的话语以后,他基本已经明白此人想要表达的是啥意思来。

  只不过,略微出乎他意料的就是,徐有贞竟然说是有两大人祸。

  除了围湖造田侵占水利这一点以外,他倒有点好奇另一个原因是啥?

  “回禀陛下,两大人祸,其中之一,便是由两湖地区的黎民百姓引起来的。”

  注意到没人打断自己,徐有贞知晓他们应该琢磨过来刚刚自己话语里头的意思了。

  尤其是察觉到皇帝没有任何不悦神色后,略微松了口气的徐有贞赶忙继续说道:

  “唐末年间,北方战乱频发,越来越多的人口开始向南方迁移聚集,其中尤以荆楚之地的人口激增速度最快。”

  “而两湖地区多山地丘陵,以前人少,倒没什么问题。但自打唐末宋初开始,能用来开垦种地的良田,是变得愈发稀少。”

  “自此,从洞庭湖、彭蠡泽开始,沿江流向东,一直到微臣的家乡,苏州府吴县……”

  “无论是各府各县官方大规模组织的,还是民间私下一点点蚕食的…于淮河以南,凡有湖泊处,围垦造田一事,数不胜数!”

  “江南地区,将其称之为圩田;两湖地区,将其称之为垸田;两广地区,将其称之为基田……”

  “然,不管哪一种,其后果,便是造成水利排灌紊乱、水道狭窄、水流改道,最终酿成愈发严重的长江水患!”

  “是以,微臣认为,南方水患,皆是先有人与水争地为利这一因,才有水与人争地为殃这一果。”

  “而这,还仅仅只是微臣口中的人祸之一!”

  徐有贞这边掷地有声讲完以后,他发现除了皇帝以外,皇帐内的其余人,脸上俱是一片凝重神色。

  对于自己的言论会带来何种影响,他心里还是有点逼数的。

  因为在他看来,这是个无解难题。

  是满足长江流域或是南方一带的民生问题呢,还是就此废田还湖,自此永绝水患问题呢?

  结果嘛,不用多想他便知道。

  就算朝廷颁下了政令,在他看来,也挡不住几百年来,人们早已养成的贪欲和习惯了。

  除非狠下心来杀人,杀到无人敢犯为止!

  但这…可能吗?

  请收藏:https://m.qxc1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