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四十七章 立储风波_从大明风华开始的皇帝生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家。理所当然的,赢得了多数武勋的支持。

  而有着孤儿身份的昭仪杨氏,在满朝文武看来,没有任何母族势力的她,在出身这一方面,和曾经的孙太后一比,简直不要太像。

  是以,不管是为了大明帝国的万世基业,还是为了自身的私利,有些人,动了不该动的心思。

  而于谦,作为简在帝心的坚定皇党派,他的一言一辞一举一动,在不少人的眼中,有可能就代表了皇帝的意思。

  好在是,臭脾气一直没怎么改的他,身为朝中的二品大员,又统掌被划为十六个区拥有一百五十万户的京畿之地,除了当朝正统皇帝,他倒是有资格谁都不鸟。

  只不过,他也知道,太子一日不立,朝堂和地方就一日不宁。

  要知道,当下这个时候,大明帝国正处在势头极其旺盛的上升期,就因为太子未立这么个事儿,上上下下诸多臣子,有一多半的心思,已经不再专注于他们手头上的那些事了。

  对此,于谦也能理解。

  毕竟,干得再好,也不如站队站得好。不是所有人,都能像他这般淡然。

  正因如此,相较于顺天府内每日处理不完的杂七杂八的事儿,真正令于谦最为心累的,还是立储一事。

  在他看来,只要太子一立,有着正统圣君的栽培和维护,不管是大皇子还是嫡皇子,不出十年的功夫,便可继承大明帝国的伟业。

  就算不能在现有的基础上踵事增华吧,照目前四方蛮夷俱是臣服于大明帝国这么个实际情况来看,能安分守己做个守成之君,也是蛮不错的,应该也不难。

  只不过,令于谦感到特别困惑的就是,为何正统圣君至今都迟迟不立太子。

  说实在的,当朝天子有意谁当太子,包括于谦在内,有不少大臣还是能够猜出一点来的。

  毕竟,皇后钱氏自打嫁入大明皇室以后,整整九年都无所出。改立皇后的奏疏,早就有不怕死的臣子,上疏进言过此事。

  万幸的是,皇帝留中不发的同时,并未处罚相关臣子。

  时间一长,臣子们进臣子的言,以尽为人臣子之道。皇帝那边呢,就像没看到这些奏疏似的,对此是充耳不闻。在改立皇后这件事上,君臣间的博弈倒算得上是比较和谐。

  但谁都不曾想,经过了好事多磨的九年时间,于正统二十三年九月份传出皇后钱氏怀上龙嗣的消息。在正统二十四年七月初,谁都没想到,皇后竟然一花结出两个果子来,诞下了尤为罕见的龙凤胎。

  而时隔这么多年,久久无所出的皇后钱氏,之所以能够怀上龙胎诞下龙嗣,据说,正是当今精通外科手术的圣君,亲自主持手术,在三名宫廷女医士的辅助下,解决了皇后钱氏的不孕之症。

  既然如此,再结合这么多年以来,帝后的感情始终牢固如初,也就不难猜测出正统圣君,他究竟是有意哪位皇子来继承大位。

  只是,猜到归猜到,只要太子一日未立,谁也不敢就此下了定论。

  也正是因为这样,在大皇子行完束发礼之后,站在他身后的不少拥趸者,选择这么个节骨点,在较为难得的朝议上,正式提出立储事宜,想要占得一步先机。

  哪曾想,曾经那个处罚惩戒任何臣子都给出具体缘由的正统圣君,这一次,竟是二话不说,无视满朝文武的劝谏,直接杖毙了十六位闹得最凶的上疏臣子。

  仅此一举,便使得全天下的臣子战战惶惶、如临深渊,再不敢言及立储一事。

  请收藏:https://m.qxc1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