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25章 悟道!我心即理!_我在锦衣卫负责抄家的日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动苗人不要宰牛煮种。

  王守仁是书香门第,官宦之后。从没种过地。

  但他靠着苦读《齐民要术》,边学习边摸索,跟苗人兄弟一起掌握了种地的技巧。

  他们在龙场驿开垦了八百亩的良田,下了稻种、种了果蔬。

  收获的季节,鸡枞寨的苗人第一次体会到了辛苦耕种换来大米、果蔬的喜悦。

  除了劝苗农耕。文化建设方面王守仁也丝毫没有落下。

  他在龙场驿开设了一家书院。教苗人小孩识汉字、说汉话、读书明理。

  修文县虽是穷山恶水,却也是有儒生的。

  县里的儒生们慕名前来龙场驿,请教王守仁。

  龙场书院除了一帮苗人小孩,又多了一帮如饥似渴钻研学问的儒生。

  说句后话,一年之后的会试大笔,修文县破天荒的出了一位进士。这其中就有王守仁的功劳。

  圣人就是圣人。走到哪里,圣人的光辉总是能够照耀身边的土地。

  龙场驿是一块死地。王守仁用了不到一年的功夫,让这里变成了百姓的乐园,学风浓厚的沃土。

  不过,暂时王守仁还不能被称之为圣人。

  因为他还没参透儒家的至高哲学——理。

  理是人间的至高智慧。有些笔力有限的八流作家甚至说不明白啥叫理。

  总之,理是一个很厉害的东西。如果能参透它,便可参透世上的一切奥秘。

  所谓一旦通理,便知天下万事万物。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那么,理在何处?

  按照朱子的理论,万物皆有理。你今早拉的那坨屎是有理的,你用的痒痒挠是有理的,你擦屁股用的那张草纸也是有理的。

  程子给出了读书人探究理的方法“今日格一物,明日格一物,则终知天理”。

  所谓的“格”可以用眼看,可以用心想,可以用耳听。

  十八岁那年,“守仁格竹”。王守仁对着一根竹子坐了数天,也未能参透竹子中蕴含的理。还生了一场大病。

  程朱理学主张,追寻“理”最大的障碍则是“欲”,应“存天理,灭人欲”。

  自来到龙场后,王守仁便在附近找了个溶洞。取名“玩易窝”。每当夜深人静,他总是独自来到这里,思考参悟至高智慧“理”。

  然而,结果却是一无所获。

  这日,王守仁和常风、巴沙骑着骡子,在龙场附近考察适合开垦的荒地时,偶然发现附近的龙冈山上有个大溶洞。比“玩易窝”要大上数倍。

  于是王守仁决定,将参悟“理”的地点改在了这里。

  他将其取名为“阳明小洞天”。他在阳明小洞天内打造了一个石椁,每日躺在棺椁之中悟道寻理。

  日子一天天过去,春去夏来,夏去秋来,秋去冬来。

  转眼到了正德二年的腊月。

  王守仁出得阳明洞,下了龙岗山,回到龙场驿。

  常风笑着问王守仁:“参悟了嘛?”

  王守仁摇了摇头:

  请收藏:https://m.qxc1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