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35章 为何而战(二)_革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子,北方种稻子就要收高税。山上适合种茶树,就要尽量种茶树。”侍郎解释着。

  熊尚书对于农业政策以及税收政策都没什么兴趣,他既不懂种地,也不懂收税。继续走进厕所方便,出来洗了手之后,熊尚书突然想起他家在北方的经营。此次经营的目的是畜牧,正好与张世杰和杨淑妃的家族一起搭伙。如果朝廷规定了这么多,会不会对北方的局面有什么影响。

  事关自家产业,熊尚书回到办公室就写了封信,询问自家产业是不是受到了什么影响。

  写完了信,熊尚书端起茶杯,又想起了之前江宁地方上的段家与文天祥的弟弟文璋起冲突的事情。这次冲突貌似就是因为税收的事情而起,文璋文知府则表现出了强硬的态度。熊尚书并不会因为段家而反对文璋,可想到官府的强大,他心中更感到了不安。

  时间过得很快,327年11月初6,礼部又开始稍稍忙碌起来。三韩行省丞相王谌派遣他的长子王滋前来朝贡。熊裳就前去见赵嘉仁,拿出了一套朝贡的流程。赵嘉仁也不看计划书,直接问道:“大宋准备赏赐什么礼物。”

  “官家不准备赏赐么?”熊裳试探着问,他听得出赵官家的语气里面到底是什么意思。

  赵嘉仁个人并不喜欢天朝朝贡体系,他也就爽快的答道:“我并不喜欢赏赐。总觉得这么弄毫无意义。”

  “那官家想怎么做?”身为礼部尚书,作用之一就是将国家利益用礼数包装起来。

  沉吟片刻,赵嘉仁答道:“要么就赏点珍珠给他们拉到。”

  “遵旨。”熊裳应道。身为礼部尚书,熊裳知道大宋的珍珠来源。以前珍珠每年产量不过几十两,现在南海刘猛家以及倭国伊予水军每年向大宋珍珠市场输出几百斤珍珠。大宋珍珠价格暴跌。如果用珍珠赏赐,同样数量的珍珠就足以让高丽人满意。

  王滋王子是个相貌普通的男子,大概二十七八岁,看着并无特别的地方。见到熊裳之后,王滋并没有摆什么谱,而是老实的叩拜大宋的礼部尚书。

  见过礼,两边坐下,王滋开口就问道:“请问熊尚书,不知官家何时会召见在下。”

  熊裳被这位王子过份的热情弄到差点笑出声。赵官家明显对于三韩没什么好感,怎么会召见三韩的王子。可这话也没办法说明白,讲的直白就太过份了。所以熊裳答道:“官家国事繁忙,便是召开宴席大宴群臣,也得些时日。”

  “尚书定然觉得我过份僭越。这不奇怪。”王滋答道。

  熊尚书微微一笑,等着王滋说出一定要见赵官家的理由。

  “我能再当太子,全是拜官家所赐。”王滋声音里面都是诚恳。

  当年王谌为了解决蒙古逼迫,就向忽必烈请求娶蒙古公主。忽必烈起初表态不嫁亲女,但为了笼络

  请收藏:https://m.qxc1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