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5章 【贰】_诈欺猎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是其中一个。

  他早早便趁着每周打理景观园的机会,在那片灌木丛里藏下了一把小小的园丁铲,有备无患。

  但他一直没有选择离开。

  因为对于李维寅而言,他没有离开的理由。

  一直对头顶那片小小星空充满希冀,奋力爬出井底的青蛙,惊恐地发现这口井的周围是一片巨大的野味市场……李维寅不觉得这是一个浪漫的故事。

  总而言之,到头来,他还是无法抑制自己地、如蓝思琳所愿地,破解了第一个谜题。

  他不得不承认,不管是不是有意而为之,蓝思琳切实地抓住了他性格中最大的弱点。

  他是阿斯伯格症患者。阿斯伯格症与自闭症天差地别。患有这一类症状的人往往能够展现出比同龄人更强的思维能力,但由于思维方式的不同,这类人很难与正常人进行“正常的交流”。

  阿斯伯格症患者最大的特点就是行为模式刻板,兴趣爱好局限而特殊,这类人群在对谈时,往往会出现对某些冷僻的话题极感兴趣,不断侃侃而谈,却无法对普遍意义上的“寒暄”产生交互意识的情况。简单地说,就是不会聊天。

  所以他刻意压抑自己的个性,成为了别人口中的“哑巴”。

  但天性是无法被后天习惯完全压抑的,有的时候,压抑得越久,就越有可能出现副作用。

  对于李维寅而言,长时间保持沉默寡言的代价,就是他习惯性地耗费大量时间独自思考——从而养成了远超于普通人群的好奇心与探究欲。

  不管他愿不愿意承认,蓝思琳给出的谜题,就是沙漠中的甘霖,是烟民口袋里的最后一根香烟,是他无法靠理智抑制的恶魔的诱惑。

  尽管他已经在心中无数遍地提醒着自己,这封信的背后必然会是难以预料的圈套,但他还是深陷其中,不能自已,甚至在操场跑圈的过程中也不断地思考着关于“东西在箱子里”的答案。

  按照正常的思路,要顺利地将《锡人》拿到手中,必然要经过以下几个阶段:

  1,知道“东西”是什么。

  2,了解其存放的位置。

  3,找到物品的保管者。

  4,想办法将其拿到手。

  这四个环节,层层递进,缺一不可,且每行进一步,难度将呈几何倍数提升。李维寅在心中推演了许多个策略方案,终究是陷进了死胡同。

  随后,他试着将脑海中推演的一切全部推倒重来,从最初的地方开始思索,很快便想到了一个堪称疯狂的主意。

  将计就计。

  这条计策的灵感说来其实也是源自于蓝思琳在信里留下的那句提示:

  谜面即是谜底。

  对于第一个谜题而言,谜面毫无疑问就是“东西在箱子里”。

  而当李维寅将“东西是什么”,“箱子在哪里”,“如何取出东西”等等一系列复杂的考量删除之后,他的面前宛如有

  请收藏:https://m.qxc1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