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十三章 陇西郡守李信_大秦扶苏:开局起兵靖难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中者无赏无罚,下者按军规处罚。”

  既第一次考评为下的,打三下,第二次打十下,第三次则‘熟笞之’,也就是往死里打!

  按照扶苏所定的标准,只要不是痴呆儿童,随随便便就可以考评为中!

  因为中的要求是,每旬认三十个字,平均一天三个字!

  值得一提的,是羽林军中所教习的字,并不是小篆,而是御史程邈所做的隶书。

  秦朝时期随着毛笔取代刻刀,布帛和竹简取代了兽骨和金属后,发现用于刻字的‘大篆,小篆’并不适合毛笔书写。

  大篆的笔画过多,小篆用毛笔书写存在辨认不易的问题,而且小篆的尚圆写法不适合毛笔。

  所以在秦灭六国之后,虽然用小篆取代了六国的文字,却大多是一种政治象征作用,并没有什么统一不同种类文字,以深谋远虑的加强内部交流,防止文化分裂的想法。

  因为这在秦人看来,是完全没有必要的,你想分裂,问过额的秦剑没有?

  而在扶苏的日常批阅奏折时,除了一帮‘老秦人’还在用小篆之外,大多数官吏所书写的文字,都是隶书。

  听着扶苏的讲解,李信点点头,觉得这种教学方式他似乎在哪里见过。

  哦,对了,白天在蓝田工业园的时候,那里的匠人们好像也是如此。

  工师做指导,老匠带新匠!

  扶苏说完,问道:“关于朕在羌人之地设金城郡之事,郡守有何看法?”

  李信犹豫了一下,说道:“难!却也不难!”

  扶苏有些差异,问道:“说说看,难在何处。”

  李信边思索边说道:“凭借我秦军战力,击溃驱散羌人不难,难的是,如何在那里快速定居下来。”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羌人游牧,看重的牲畜财物,而不是到处都有的草原。所以他们在被击退之后,并不会拼死夺地。”

  “再加上陛下所做之蜂窝煤、水泥、砖头等物,建造定居点不难,有了抽水车,排干沼泽也不难。”

  “难点在于,十年之内,金城郡的粮食只怕全要从关中调拨,无法自给自足!”

  扶苏皱着眉头问道:“排干沼泽,滩涂肥沃之地就是良田,为何还要从关中拨粮?”

  李信拱拱手说道:“陛下久居深宫,对于农耕之事有所不知。”

  “野外开荒,不同于抛荒之地的拓荒。单说一点,没有大量的耕牛,仅凭借人力要想开垦万亩农田,只怕先要累死万人!”

  “而且,要垦荒地,必须先平整土地,修建沟渠,否则夏季暴雨,雨水从高处冲下,必然将农田冲个七零八落,侥幸不死的禾苗,也活不长。”

  “至于肥田,以及防止野兽糟蹋庄稼,则不是什么难事……”

  扶苏听着李信所说,心中反而对于在金城郡开荒有了信心。

  当然,并不是因为开荒累死的不是他。

  而是李信所说,开垦荒地的难点,在于用牛犁地,和平整土地。

  作为一名键盘王者,对于耕田的工具,他还是略懂一二的,比如现在正在大量制造的曲辕犁和耧车。

  唯一不能解决的,就是耕牛。

  因为就耕牛而言,关中地区也很缺啊,要是将耕牛调往金城郡,只怕就是‘赳赳老秦,共破咸阳’了……

  至于草原上的牛以及羌人的牦牛,用于拉车还行,并不适合成为耕牛。

  因为拉犁的技巧,是小牛从老牛身上学来,然后再由农民一点点调教出来的。

  不是什么牛都可以直接拿来当耕牛用的。

  不过既然没有耕牛可用,为什么不换一个思路呢?

  请收藏:https://m.qxc1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