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三十九章 言商_大秦扶苏:开局起兵靖难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噗两声将蜡烛吹灭。

  嗯,请叫我勤俭持家小能手……扶苏放下竹简,心中只觉得一阵好笑,其实现在的大秦,最大的商贾不是别人,正是垄断了盐铁等山泽之利的少府,而众所周知,少府的,其实就是他的。

  也就是说,农家士子们要打击的,正是农家侠魁本人……

  扶苏无声的笑了笑之后,回想起自己看到的资料,其实这一时期的秦国,包括后世的很多封建王朝,之所以重农抑商的根本原因,就在于以私人商贩为代表的资产阶级,和以皇帝本人为代表的地主阶级,在利益上产生了冲突。

  在农业社会中,直接创造社会价值的只有农民,以及少量手工业者,而由于生产力的限制,发达的商业手段并不能有效的提高农民的生产效率。

  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商人们多一些,地主们就要少一些。

  但枪杆子大多时候都掌握在地主们手中,他们是断然不会、也不肯少拿的,如果商人们不减少自己的份额,那么农民就会活不下去。

  而农民活不下去,朝廷也就完蛋了。

  比如元朝搞出的包税制,以沈万三为代表的商人们试图扩张自己的利益,于是朱八八改名成为朱元璋后,蒙古王公们就回老家牧马放羊去了……

  所以,但凡明智一点的封建王朝,都会在大方针上选择抑商,以此来保证自己的统治。

  但无商不富,大地主们又会阳奉阴违的进行商业活动,而商人们,很多时候都是作为白手套存在,依附于有权有势的大地主们,在这一时期,无论中外都是这样的。

  到了地理大发现时期,地主阶级发现殖民地是最值钱的东西,但土地和人口他们又带不走,于是就采用掠夺式经商的方法,更加有效率的压榨殖民地的财富。

  而在这一时期,因为殖民掠夺的资源相当于是无限的,大家都够分,商人和地主之间也就不存在利益冲突。

  于是二者再次结合之后,地主阶级提供军队,商人提供货物和渠道,殖民经济飞速发展了起来。

  嗯,举个栗子的话,第一批从南海郡运来的红糖,相当于美洲运回欧洲的真金白银。

  于是大地主(扶苏)提供军队(越骑营),中小地主(宗室)提供人力,商人(少府)负责提供渠道。

  在利益的勾连下,一座座种植园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无尽的财富也将如潮水般向咸阳城涌来。

  这也是扶苏要打击有可能阻断商路的氐人的原因。

  而通往西域的商路,也随着月氏人的臣服而畅通无阻。

  等到秋风起,那些满载着丝绸、漆器的胡商们,将组建比上次规模大十倍百倍的驼队再次来到秦国。

  咸阳城,注定要成为人类社会璀璨的明珠,而且是最璀璨的那一个,没有之一!

  在扶苏陷入畅想的时候,一阵嘈杂的拼酒之声打乱了他的思绪,他定睛一看,果不其然,带头闹腾的,又是那几个同父异母的兄弟。

  很好,等到下次祭祀的时候,白鹿币一定给他们哥几个安排上!

  ps:沈万三在明朝建立以前(元末)就去世了,具体的可以参看顾诚先生的《明朝没有沈万三》。

  请收藏:https://m.qxc1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