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0472章 国主来贺喜_公子威武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余街当即惊叹,大呼咱三少爷才是治水的行家。

  赵玉林的老脸马上热得滚烫,幸亏他上了点年纪,脸皮足够厚,若是才出宜宾那阵,小脸蛋肯定又红扑扑的像个小苹果啦。

  他稍一迟疑,面不改色心不跳的说:先贤的治水经验要好生挖掘,眼下咱们的工具、材料,技术还不够好,需因势利导治水,要想彻底根除水患还任重道远呢。

  老曹连连称是,年年治水年年治,真是愚公移山啊。

  赵玉林说有一个地方可以改进了,就是那个飞沙堰,下一次咱们可以准备足够多的土水泥,用水泥拌合砂石浇筑而成的飞沙堰就不怕江水冲击,皮实耐用多啦。

  余街和主事的都是点头答应,连说:“善呐,大善。”

  三人来到庭院中的一棵大银杏树下吃茶。

  老曹说川蜀之地的水患严重,荆湖的大江水患更严重,治水的事儿要干起来真是一辈子都干不完。

  他给余街提议,各地水务司刚刚建立,就选一批有治水经验的来成都好好看看都江堰,学学崇德庙里先贤的治水精髓,对于新宋全国的治水很有帮助。

  赵玉林点点头补充一句:让他们来成都看看,也是让这些属地官员有归属感。下一步打算就在成都附近选择一个村子对土地进行整理,探索如何增加老百姓的收益?

  老曹问他还要如何探索?

  修造锦官城不是就将光华新村全部都变成小镇了嘛,这不就是一种探索?

  赵玉林笑了,给他讲那是一种模式,全国更多的地方还是要考虑让土地的产出更多,老百姓挣钱的能力提高才能变得富裕。

  老曹觉得太复杂,让他说说眼前咋办,叫余街好生谋划一下,把都江堰再修一修,做成新宋国治水的典范,要让全国各地来成都学习治水经验的都看得见,摸得着,能带走。

  呵呵,老曹几句话就高瞻远瞩啦。

  他给余街讲:曹国主的意思是先将都江堰修缮好,充分发挥调水的功用。再就是将蜀王治水的诀窍、包括后人总结的治水经验都找出来编撰成书叫他们带走不就成啦。

  老曹哈哈大笑,豪爽的说就是这个意思。

  崇德庙也要给他好好修一修,表一表蜀王治水的功绩嘛。

  仙人板板,他俩一到都江堰就这里拱火,那里点炮的,这趟导江县之行转运部又要花出一笔不小的银子啦。

  那个在后面站着的导江县令两条腿早已累得不行,听到赵玉林和老曹指点江山似的安排心里依然是欢喜得不要不要的。心道他的这个导江县因为有都江堰的存在真是福地,隔三差五的就有朝廷大员来往,银子还是毫不吝啬的花销。

  这丫正在神游呐,老曹突然转脸过去问他:“三少爷大婚,导江县准备得如何了?”

  县令思想正开小差,竟然没有回他话。

  余街不悦的提高声调说:

  请收藏:https://m.qxc1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