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一百二十七章 天空中会留下多少飞鸟的痕迹_永不解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来抓现在的嫌犯活着等到他长大以后再去找他。比如说,我们知道“蝴蝶”有着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优良品质,拥护党的领导,热爱人民,有较为深厚的文字功底,大学以上的文化,汉语言文学类或相关文科类专业毕业,至少曾经从事过一定时间的文字工作,熟悉公文写作和文学作品,有在机关单位工作的经验,关心时事政治,对军事战争题材感兴趣,涉猎广阔,爱看漫画和动画片,心理年龄偏低,自觉自愿为国家鼓劲加油,身在基层却操着政治局的心,嘴巴喊得震天响但身体却很老实......类似的分析材料都已经有城墙厚了,但“蝴蝶”他现在还只是个孩子,而且是一个有意识地把自己的光芒隐藏起来的孩子。

  虽然,信件内容分析曾经有过根据“过桥,顺墙根,向右,见一亭,亭边一倒凳,其下有信。”这样一张19个字、6个标点符号的纸条,从而从文字越简缩越能显现一个人的文化功底的角度推论出凶手的文化程度,最后侦破一件杀人积案的成功案例。但从“匿名信事件”中也可以看到,三位大学中文系教授分析出来的东西并不是那么准确,除了嫌疑人是男性和大学文化程度两点以外,对比起来全都是错误或基本错误的,他们分析出来的“写信人的年龄大约在五十岁左右,对30年代魔都文化界的情况非常熟悉,估计可能是当时文化圈的人”这两点实际上是嫌疑人姨妈漆戒的特点,但却会严重扰乱当时专案组的思路。

  我从直觉上肯定李晨风曾经悄悄对我说过的他的判断,从信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来说,从我自身的经历和感受来体会,“蝴蝶”的身份很可能有部队或者军工背景,是在部队大院或者涉军企业里成长的孩子,虽然这极大地限缩了我们寻找的范围,但暂时还是不能发挥什么作用,只有等到疑似“蝴蝶”所在地域进一步限缩到一省乃至一市的时候,才能发挥奇效,所以我们俩都没对别人透露这个发现。

  最后是通过查打印机和信纸的技术手段拯救了整个“匿名信事件”专案组,而李晨风对这一点的认识最深。当然,他们在查打印机的时候走了弯路,差一点酿成了冤假错案。在查明打印信件的是“宝石牌”打印机后,专案组“撇开一切,只查打字机”的思路是正确的,但是堂堂的中央专案组在总理的亲自过问下开展工作,居然只敢查全市民用的那81台,而对当地庞大的军警单位中可能拥有的“宝石牌”打印机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联想到李晨风在讲述完案件后还要画蛇添足地甩黑锅,让人不得不合理地怀疑这算不算是专案组的领导和成员们有点心虚或者消极怠工,毕竟这案子只是涉及到一些禁忌的话题和领导

  请收藏:https://m.qxc1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