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四十六章:舆论风向_大唐开局圈地为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在对大唐来说,改革是重之之重,牵一发而动全身,一切条件都要准备好。

  “你有什么举措让这些待考书生有别的出路。”李世民放弃思考了,干脆利落踢皮球。

  “你另外设立一个考试,要求别那么高,只要考生有基本的管理才能就行,这次通过的考生,设为村绅,相当于一个村官,然后你按第十品管制给他们发放薪资,还有后期根据村里的经济状况,发放提成。”

  这个设置跟现代的大学生村官差不多。

  这样一来,既解决了这部分落榜群体的就业问题,又能将才学落到实处,不枉寒窗苦读十余载。

  “然后,安排他们到各乡镇,负责宣传大唐中央政治思想,特别是,社会改革的文化思想。”李昊缓缓道。

  这又跟知青下乡一个道理,虽然当年知青下乡有历史原因,但好处是将知识和思想带到社会农村偏远地区,带动了文化传播,李昊借鉴了一下,一举两得。

  有知识才有智慧,要想改革,凭一己之力那是不可能的,总需要很多帮手。

  对改革者而言,最主要的难题不是想出改革的方案,而是统筹一切人员,推行他的方案,再到重之之重是方案能够落实。

  他李昊,不想做第二个王安石,也不想当第二个范仲淹,所以,能想到阻力,他都要一一俱到去解决。

  如果有这群村绅群体的加入,那么,宣讲大唐日报,改革思想的载体简直是幂函数增长。

  李世民同意了他的设想。

  也不能不同意啊,条条都没有理由让他拒绝,这位明君甚至感觉前所未有的压力和威胁。

  不是源自改革得怎么样。

  而是眼前这个人,李昊,他觉得自己不能拿捏,以前李世民觉得自己聪明绝顶,全天下都在他的掌握之中,他根本不会错过任何新颖的治国方略。

  李昊的政治才能和政治格局,视野,是超世的,他根本不能参透,只能尽力去理解。

  这两人彼此利用有彼此忌讳,当然,李昊不在意李世明怎么担心,反正他现在安全得很,这大唐经济要想改革,没他李昊不行,李世民再忌讳他也要供着他。

  当然李昊这么卖命,不是为了给李世民打工的,现在借助李世民一统天下的号召力发展大唐经济,后期,科学治国,他不信他不行。

  得到李世民的首肯,李昊转提前告诉霍祈放手大胆干,有什么问题他都这额。,霍祈的文化宣传工作更上一层楼了。

  首先拼命壮大他带领的编稿队伍,有写手才有内容。

  李昊成立了一个大唐日报编辑小组,霍祈是主编,李世民的心腹言官莫仪也当了名义上的主编,接下来几个翰林的学士成了催稿编辑。

  报社的写手不再由固定的几个文官担任而是面向全社会征稿,有了李世民专门拨款,李昊不用担心钱,放开手脚发放奖励,每一篇的稿费都十分丰厚,对书生和文官来说,都是动力和诱惑。

  请收藏:https://m.qxc1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