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87 不堪使用的国产芯片(月票1450加更)_重生军工子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具。如果改造生产线进行生产,将会比现在好不少。”另外一名负责技术的王敬忠说道。

  他是691厂的高级工程师。

  “性能呢?”谢凯问沈海鹏。

  沈海鹏知道他们这些芯片将会用到什么地方。

  “数据处理能力跟68000一样,耗电量高20%,散热效果不是太好,可能需要在散热片上做手脚,用于游戏机,没有太大问题,不过时间长了基板容易发热……”沈海鹏的意思明显。“整个游戏机基板都需要进行修改。”

  这样生产出来的芯片,只能用于游戏机,不会影响数据处理。

  就连数控系统都没法使用。

  “实验室生产出来的那种,倒是可以用于数控系统,成本太高了。”沈海鹏继续解释。

  陈德贵听到这话,神色尴尬,有图纸的情况下,都只能生产到这样的程度。

  郑宇成看着谢凯,他们却芯片,国际上没法大规模搞到,谢凯要生产游戏机,是否采用这样的芯片,还真不好说。

  八百万投资,如果无法产生作用,完全就是浪费。

  404没有这么多钱可以浪费在这上面。

  “这边的生产线跟742厂的生产线差这么多?”谢凯问道。

  侯为贵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742厂那边的生产线改造之后,体积也会有这么大。他们的线宽是5微米,最多改成5微米,甚至达不到这种程度。”

  “生产线能否进一步改进?”

  侯为贵摇头,“短时间内难以做到。需要消耗的经费不少。这需要对光刻机投入研究。除非我们可以买到国外先进的光刻机。”

  光刻机这东西是整个芯片制造过程中最重要的设备。

  “我们需要1微米制造工艺的光刻机。”王敬忠告诉谢凯,“国内无法提供高精度的对准系统……”

  困难是摆在众人面前的。

  国外在七十年代芯片制造工艺就已经达到了1微米级别,开始向着35~25微米的制造工艺发起冲击,国内连5微米制造工艺都没法解决。

  差距实在太大。

  唯一的一条5微米工艺生产线,他们根本没法染指。

  再引进一条?

  上亿的成本呢。

  “怎么办?这事情要不你跟柳东盛商量一下?”郑宇成问谢凯。

  谢凯在凯盛公司有股份,郑宇成认为那是柳东盛给谢凯的,谢凯肯定做不了主。

  “老郑,之前徐明生说他们搞回来的二手线好像有不少设备?”这样的芯片,肯定是没法使用的。

  核心零部件的性能影响着整个产品。

  一旦市场出现同类型的竞争者,他们因为质量问题,将会很快被竞争对手夺走市场。

  “他们那里面能有什么好设备?不是一条彩电生产线?”陈德贵对太白厂的情况及其了解。

  那是他们的配套厂,以前生产一些电子元器件。

  “目前这样的芯片,除非实在没有办法

  请收藏:https://m.qxc1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