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三一章 破城有术血未沾(一)_战国野心家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墨者当做攻不义之国的先锋队与驷马战车,而非徒卒。

  言辞之下,在场代表着沛县“公意”的这些人,全数通过了义师出兵滕地、解滕地万民于倒悬、攻不义之越的决议。

  这件事涉及到沛县的赋税、财政支出预算等等问题。沛县义师的军费一部分来自沛县的赋税,另一部分实际上是墨家在出钱贴补,靠着手工业和商业从各国吸血来养这样一支军队。

  在没有明确喊出就是要除旧立新与天下诸侯为敌之前,沛县的府库是沛县的、墨家的产业是墨家的,两者看似模糊不可分割,实际上却还是有清晰界限的。

  众人决议同意出兵,沛县的类似于名义“邑宰”的墨者立刻拿出了一整套后勤的方案,这是早已制定好的,只要众人通过,立刻实施。

  方案中,军队的事与沛县政府无关,而后勤、粮草、随军出征的劳工等,都需要明确数量,准确充足。

  大军此次出五千人,还留下一部分在沛县,继续训练冬天刚刚服役的新士卒和维持沛县的稳定。

  这五千人的背后,要动员七千人运送粮草、工具、攻下藤国发展生产用的铁器粮种,必须要的时候还要动员来挖掘营寨,以及破城之后利用一个月时间整修藤县的城防。

  一个多月后正好麦收,期间不会耽搁众人回来麦收,而且每天出征还给一定数量的钱,这是以往都不曾有的新规矩,也是沛县得以收服民心的规矩。

  七千人的随军后勤动员,按照各个乡的户口数分配下去,要求七日内在沛县集结完毕。

  七日后,远胜于此时诸侯的基层控制力和组织力体现的淋漓尽致,七千民夫,五百辆牛车或是马车,以及这数年来财富积累出的数以千计的独轮墨车,集结在沛县城外。

  这些年一直没有战争,农业变革带来的红利就是积累起来的大量粮食,价格下降之下,用来换取铁器是农夫最佳的选择,亦或是换取墨家发型的古怪的纸张或是棉布做的简易代币。

  粮食登记数量,装在车上,按照什伍编制领取契书,核算中途所要耗费的粮食。

  忙碌之下,义师这边也已经完成了东征誓师。

  三百名骑兵十人一组,以墨者带领,先行从近滕乡出发。他们先期作为斥候,以后马匹的机动性,控制战场,捕杀越人的斥候,以确保沿途行军的安全。

  这一路基本都是平原,倒也不用担心越人埋伏。

  适骑着一匹枣红色的马,看着忙碌的沛县外围那些正在领取军粮和其余杂物的农夫,心说这一次出征总算是人数过万,只要这一仗打的漂亮些,整个泗水下游的局面就彻底改观了。

  这也是他自己第一次真正指挥一场数千人的大战,这数千人于此时都可算作精锐,完全可以和一些千乘之国抗衡。

  正在感慨间,孟胜骑马赶到

  请收藏:https://m.qxc1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