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407章 蠢蠢欲动_贞观俗人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我可以自豪的告诉你们,如今的吕宋,大到建造远洋宝船,小到生产一根绣花针,衣食住行生活百味,各种各样的需求,我们基本上都能自给。”

  许敬宗等听了这话无不震惊,做为帝国前宰相,他们很清楚这番话有多惊人。就算是大唐拥有这亿万疆土,但也没有哪座城市甚至是哪一道,敢说自己就能自给自足。

  越是到如今,大唐各地就越是需要互补。

  比如说苏杭成为了丝织中心,广州那是天下有名的冶铁中心,也是贸易大港,韶州则成了如今大唐最大的胆铜产地,大唐每年九成的铜出自韶州。

  而武隆州的石炭,更是整个岭南地区最大的石炭产地,仅每年广州铁厂的需求量就是海量的。

  扬州和沧州则是大唐南北两个盐运中心·····

  现在中原超过十万户人口的大城不少,但也基本上都是掌握一项产业龙头地位的工商业城市。

  可这些大城市,也只是专注于某一两样产业发展,比如说韶州虽然如今一年铜产量占据大唐九成,但主要是靠生铁胆泉炼铜,靠的是广州佛山供应的巨量生铁。

  而佛山各大铁厂能冶炼也巨量的生铁,并加工各种铁产品,却又是靠广州外围地区的那些铁矿场开采出来的铁矿石供应冶炼出来的,还得依靠武安府武隆州煤矿厂海运过来的巨量煤炭支持。

  而煤炭和铁矿石的大量运输,又离不开珠江水运和海上运输等。

  苏杭扬广交等诸大城,都是专注一两个产业的发展,比如说广州冶铁和贸易出名,他们就不会再去晒盐或是搞织造,苏杭的织造有名,他们也不会去做瓷器或铁器,扬州的船运和盐出名,他们也不会说随便去搞别的。

  可吕宋属于一个例外。

  吕宋最初,是秦琅以金矿淘金来吸引人来开发的,这些年在不断的发展,秦琅把许多原本在中原做的很好的产业,转移到吕宋来。

  哪怕这样的转移很费力,也依然坚持。

  在他的努力下,吕宋的造船业、玻璃、瓷器、香水、制糖、蜡烛等产业纷纷上马,甚至本身不占优势的产业,也陆续的补齐。

  什么冶炼制盐,什么造纸印刷,什么棉纺织造,吕宋自足需要什么,秦琅就在搞什么。

  好多产业秦家原来没经营,现在开始搞,不占据技术等优势,做出来成本要高的多,可秦琅补贴钱都在做。

  没技术工人,没师傅工匠,那就重金去挖人过来。

  从无到有,一点一滴开始。

  甚至刚开始为了保证吕宋的市场占有,还得亏钱经营,就为了跟外面的商品争夺市场客户。

  别人的布更便宜,秦家成本高,就得贴钱卖。

  自己实在没技术或没经验,那就招商引资,拉他们过来建厂建作坊,只要肯来吕宋经营发展,秦家都愿意给予极多优惠。

  你直接来

  请收藏:https://m.qxc1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