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333章 公车上书_贞观俗人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录用官吏的最大渠道,也正因此,如今每年到了科举之年,洛阳就云集无数士子。

  科举考试只要通过会试考中进士,那可就直接能从官做起,这比通过学校出身,一般得从流外九等的吏做起,强太多了。

  虽然有些专科学院的学生,可以凭自己的专长,也能够从偏远地方的专业技术官僚做起,但差距还是很大的。

  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每年都要来争一争。

  好在朝廷科举制度到如今,也是越发完善,有县试府试乡试等各级分流。又严格限定了每年每级考试的参考人员数量,以保证每年的录取率为十分之一。

  如今每三年一科的会试,给予的会试考试资格名额总共一万人,最后总录取一千人,分为三甲,一榜为六人,状元一个,榜眼两个,探花三个,称进士及第。

  二榜称进士出身,三甲同进士出身,各数百。

  所以科举到如今,那真是国家盛事,但最难考的反而不是会试或乡试了,毕竟县府乡会试都保证十分之一录取率,而殿试只是进士排名,真正难考的反而是每级考试前的资格考试,又称科试。

  比如说会试,每三年一次,总共只有一万个考试名额,而除了本届乡试录取的新科举人外,往年通过乡试录取的举人,这举人身份也是不变的,依然可以参加后续会试。

  于是乎,所有的举人每三年一次争夺这一万会试资格,参加乡试科试,这个是没有录取率的,不管多少人考试,十万也好三五十万也好,最终都只取一万人,给予资格参加明年的会试考试。

  每年乡试过后,这一万获得了资格的举人才有机会入京参加会试,其它举人就没资格考,得等下一届再参加科试来争夺考试名额。当然,许多没考得资格的举人,也会进京,新举人来京熟悉下考场、氛围,老油条们则来跟其它考生交流下学习,或是找找关系,又或来京拜访名师或是权贵。

  总之,大比之年的年前年后,京师洛阳会涌进来两三万的士子,这些人入京后,基本上都住在学城。

  一来这里当初规划的好,绿树成荫,街道宽阔,租金相对便宜,饮食生活等都十分便利,而且学城里的引入的洛水河,更是成为洛阳如今最有名的餐饮娱乐沿河一条街,这里不仅有无数的饭店酒楼还有许多青楼楚馆。

  也正因为这些,使的大学城相当活跃,尤其是在每次大比前后,就更加热闹。

  许多地方的府州在京修的进奏院,一般也都喜欢修在学城,一来学城地方大,后期规划,占地面积广,地价租金相对便宜,不比洛阳城里寸土寸金,二来学城里管的也没洛阳城中那么严格。

  一个小二十万人口的洛阳学城,真可谓群英荟萃。

  也正因为里面大量年轻的学子士人,也就难免平时喜欢议论国

  请收藏:https://m.qxc1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