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18章 那位帝王_千年世家:从商鞅变法开始崛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那么,到底是实际重要还是名声重要呢?

  这个问题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但几乎所有的诸子百家都没有任何的犹豫,他们直接选择了“实际”,至于面子?皇帝想要面子那就给皇帝点面子呗?

  毕竟好处自己都得到了,那么面子给皇帝怎么了?

  谁不想要自己的学说被万人学习呢?

  谁不想要自己的学说被官方正统承认,然后将其列为必须要学习的东西呢?

  有些时候,在即将要消散的时候,人们总会开始选择最正确的选择。

  这就是人。

  太初元年的末尾,天子开始逐渐的设立官学,除却长安城之外,也有很多地方设置了官学。

  官学中所教授的东西都是由朝廷与皇帝设立的,当地的官学也好,朝廷也好,都没有任何的权利改变,也正是因为如此,天下人开始纷纷进行了一场彻头彻尾的“百家研究”。

  因为官学的设立十分“奇特”,这种规矩是他们之前完全没有见过的规矩。

  想要进入官学,就必须是进行考核。

  考核的内容是什么呢?

  便是“策论”。

  这种方式看似很像科举制,但其实不是,他更多的倾向于是一种“升学考试”,但是大汉的“官学”与后世的大学不同的一点是什么呢?

  大汉的官学若是能够进去了,那么是会“包分配”的。

  从官学中出来的学子很多能够直接进入到朝堂之中为官,这便是官学与私学最大的不同。

  在过去的某一段时间内,就算是在高皇帝、甚至是文景皇帝时期,官学的地位都没有这么大,那个时候更加密布的其实是私学。

  为什么?

  其实就是因为当时的官学太少了。

  当时的官学就只有“国子监”以及“咸阳学宫”,可大汉此时有多少人呢?

  在元狩七年的时候,天下经过一次简单的人口普查。

  秦朝的时候,人口有两千多万人。

  而经历了秦末的战乱,人口就只剩下了一千五百多万人,无数的人流离失所。

  高皇帝时期,天下初步的安定下来,人口却没有暴涨,反而是经历了一次简单的“衰退”。

  很简单,因为人的年龄到了。

  而等到了文景皇帝时期,人口便开始暴涨了,从一千来万直接翻倍到了四千多万,大汉也正是在这种人口的暴涨中开始鼎盛起来。

  当文景皇帝时期过去,进入到了当今皇帝的时期,人口更是再次暴涨,直接到了六千多万人。

  这一方面是因为武皇帝时期人们终于适应了和平安定的生活,另外一方面则是太平已久,文景皇帝的治理让这天下恢复了生机。

  六千多万人啊。

  只有两座官学。

  那么其余的想要读书、想要识字的人怎么办呢?只能够去私学,而从春秋开始,从孔子开始,私学就开始鼎盛起来,私学的鼎盛象征着官学的没落。

  但如今,在当今

  请收藏:https://m.qxc1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