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六十二章 结构调整_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工厂产品结构的调整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次年该厂全年生产各种子弹2亿多发、手榴弹二十多万颗、爆破筒3万余支、迫击炮弹2万余发、75mm炮弹1万多发、被取名为二四(民国二十四年)式半自动步枪的56式半自动步枪近3万支、最终定型的二四式冲锋枪(改成口径的“边区造”冲锋枪)5万多支、地雷10万多颗、枪榴筒1万多具、枪榴弹十万余发

  其中身管火炮炮弹的产量锐减将近八成,这一方面是因为红八军团暂时没那么大的需求,要节约人力和材料优先生产子弹,另一方面则是因为胡卫东对巩县兵工厂所产的炮弹进行了一番改进,因此生产线自然也得跟着调整,前后花掉了大半年的时间,产量自然大受影响。所谓的改进除了使用覆铜钢替代黄铜作为炮弹弹壳的材料以降低成本之外,炮弹的形态也进行了优化,其实也就是将炮弹尾部做成凹形,即弹药学术语中的“底凹”,这种弹形能在基本不影响火炮精度的前提下明显降低炮弹飞行过程中的涡流阻力,从而增加火炮的射程,尤其是敌人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往往会以原先的射程来进行防范,红军就很可能占到出其不意的便宜…,

  身为后世顶尖的弹药专家,胡卫东对于增程效果更haode底排、火箭助推、枣核型炮弹设计及其全膛弹改型等效果更加明显的增程jishu也都了如指掌,真想搞也未必搞不出来,但考虑到那些jishu都会严重影响精度与炮弹杀伤力(增程效果越明显,副作用也就越大。),现在还得勒紧裤腰带过日子的红军根本用不起,胡卫东就只好暂时放弃了

  巩县兵工厂的脱胎换骨令以毛毅可为代表的原兵工厂jishu骨干们心悦诚服,而各种基础工业的从无到有或是升级换代,则让那些之前对胡卫东霸道做法心怀怨恚的专家学者们心潮澎湃,对于胡卫东的态度立时来了一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折,而那些年轻的大学生与学员们更是对胡卫东崇拜得五体投地。胡卫东当即不失时机地进行了一番热情洋溢的演讲,“我知道,大家对我之前的做法颇有微词,但不如此,便没有今天的巩县工业区。我相信,在座的诸位都有能力成为shijie一流的专家,但weishenme中国连铁钉都要进口呢?因为我们的蒋委员长、以及他身后的江浙财阀,凡事都本能地依靠外国,总是想着‘造不如买、买不如租。’,从来都没想过建设自己的基干工业,只要中国是由他们当家,钢铁、化工、汽车、飞机制造这样的重工业一样都别想发展起来!而我们的毛主席,一直都坚持‘自力更生’的发展道路,深知只有工业、尤其是重工业发达了,中国才不会继续被外国人欺负,中国才能重新雄踞于shijie民族之林,我们就算将裤子当掉,也要将中国的大工业搞起来!”

  台下的那些专家自发地鼓起掌来,一位留洋归来的专家想起当初宋子文对他说的“外国货用也用不完,何必自己造?”,心中顿生感慨,一时老泪纵横。

  注1:大部分驳壳枪型号是弹仓供弹,但最正宗的二十响――德国M1932型毛瑟冲锋手枪都是弹匣供弹,而红八军团当初在biedong队身上缴获到的七八千支二十响,基本都是这种高档货,可怜老蒋总共也才舍得向德国买了一万支,结果大部分却便宜了红军

  请收藏:https://m.qxc1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