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百二十章 收回租界_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此罗斯福无论如何都不想看到中国倒向苏联,为此美国政府先是积极在中国两党之间斡旋,努力促成联合政府的组建。失败后则转而拉拢很明显将会统一中国的赤色党,以免人口shijie第一、而且已经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而开始团结起来的中国坚定地站到苏联一边,身为中国通的罗斯福看得很清楚,中国赤色党的liliang越强大,与苏联的矛盾就越难调和,将来反目成仇的可能性也越大。因此,美国人即使站在整个西方阵营的立场上,也不会轻易得罪中国赤色党。

  因为同样的原因,美国人甚至不顾日本政府的强烈反对,派出舰队为中福国际的船队进行护航,胡卫东也总算是彻底放下心来。中福国际引进的设备与人才大部分按照原定jihua投入了青岛与中原解放区的核心地带――环洛阳工业区,但也有一部分因为胡卫东临时变更的命令而被运到了上海,比如2套30万千瓦装机容量的火力发电机组,另外DC-3大型客机的生产线也被确定放在上海,因为上海本来就有一定的飞机制造能力,虽然此前仅有过利用进口配件组装了5架飞机的成果,但总比那些完全没有基础的地方要强得多,至于基础更haode洛阳飞机制造厂,到现在为止无论是研制中的,还是已生产的(都是教练机),全都是木质飞机,而且在歼-1和轰-1定型生产后,那里也肯定腾不出多余的产能,还不如在上海另开一家飞机制造厂,专门研制和生产各种全金属飞机

  对于这次总金额不下20亿美元的全方面jishu、设备与人才引进,胡卫东原以为少说也得三五年才能基本消化下来,但不过一年之后,部分项目就已经开始形成产能,两年之后更有超过一半的项目全部完工,之所以能够如此高效,固然要归功于解放区群众空前的建设热情和胡卫东科学合理的整体规划,更因为1938年中原边区在工业建设方面继续高歌猛进,进一步夯实了基础

  1938年在中国工业化的历史上堪称是承前启后的一年,以至关重要的钢铁工业为例,在引进的设备还未形成产能的情况下,边区的工人师傅们充分发挥了他们的主观能动性,通过死抠细节和加班加点充分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在1938年不可思议地生产出了30万吨合格钢材,较1937年增加了200%,其中固然有地盘扩大了、转炉建造起来也相对较快的因素,这样的增速也足以令人惊叹。

  而电力工业的发展就更是迅速,1938年全年的发电量多达50亿度以上,较前一年暴增了十五倍以上,这固然是因为胡卫东选择了特斯拉提供的方案,让洛阳电机厂大量制造发电成本较高、单机功率较低、但可以快速生产的永磁式发电机,再加上稀土永磁材料的“发现”而令其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但依然堪称奇迹。(未完待续。)

  请收藏:https://m.qxc1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