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081章 大明军节度使,宰相之才_十国江山风月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是死在这里。

  ……

  翌日,杨骁亲自送走了李彝殷,又回到府衙,召集魏仁浦和王朴商议大事。

  值得一提的是,王朴成了大明军衙内判官,魏仁浦则是大明军衙内推官,属于杨骁的幕佐。

  节度使的僚属,都由节度使辟举,然后上报朝廷批准。

  所统州县长吏虽由朝廷任命,而实际则听命于节镇。

  遇刺史位缺,节镇常遣上佐摄职,然后报请朝廷正授。

  地方财政收入分为上供、送使、留州三部分,送使部分常占最大份额。

  为什么节度使的权力这么大?

  这还得益于唐玄宗李隆基。至玄宗开元、天宝年间,北方逐渐形成平卢、范阳、河东、朔方、陇右、河西、安西四镇、北庭伊西八个节度使区,加上剑南、岭南共为十镇。

  开始成为固定军区,各有受其统属之州、军、镇、城、守捉。

  天宝后期,节度使又兼所在道监督州县之采采访使,集军、民、财三政于一身。

  于是在唐玄宗晚年的时候,边镇十节拥兵四十九万,而朝廷禁军不过十二万人,典型的外重内轻,不可避免的酿成了“安史之乱”!

  从唐末到现在,节度使的权势尾大不掉,只是朝廷一直都没办法解决。

  逼反一个节度使,朝廷都要花一年半载去平定。

  若是逼反三五个节度使,将直接搞垮朝廷的根基。

  逼反十个八个节度使,朝廷就直接没了。

  怎么办?

  杯酒释兵权?

  那也要皇帝有足够的威望,有足够的胆魄,能做到“破而后立”。

  “节帅,这是我大明节镇的兵丁、人口、钱、粮、布匹、毛皮以及牛、羊、马、骆驼等牲畜的典籍册本。”

  “属下跟文伯总结成册,请节帅过目。”

  魏仁浦递给了杨骁一本册子。

  上边记载着大明节镇的各种账目,属于杨骁的“私人财产”。

  杨骁看了一遍,不禁眉头一皱。

  不出所料,党项人对他的态度很是恶劣。

  魏仁浦偷瞄了一眼杨骁,察言观色之后,便道:“节帅,根据这账册记载,我大明节镇,有藩汉兵丁四万六千余人,人口十四万九千二百一十六户,七十六万余。”

  “但,府库中,只有铜钱二百贯,老旧布二百匹,毛皮二百张,粟米二百斤,白银二百两……”

  “其余牛、羊、马、骆驼等牲畜也是二百头,还尽是老弱。”

  杨骁笑了笑,把手中的账册放到案几上,说道:“李彝殷临走前,还是给我们留下了不少的见面礼。”

  府库里的东西以及牲畜,全部以“二百”为数,有那么凑巧吗?

  这分明是李彝殷故意为之,挑衅杨骁,想让杨骁知难而退。

  大明节镇的前身定难节镇,好歹地处河套,水草丰美,人口众多,还牛羊成群,怎么可能就剩下这仨瓜俩枣?

  就这点钱粮牲畜,让杨骁如何养得起二万人的大军?

  这让杨骁原本糟糕的心情,变得更加糟糕。

  只是他没有表露出来。

  “文伯、道济(魏仁浦表字),以你们看,我当如何是好?”

  杨骁把目光放在王朴和魏仁浦的身上。

  这两个人,都是当世的顶级谋士了。

  杨骁之前向刘知远提出,把魏仁浦从枢密院要过来,那是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才做的决定。

  这魏仁浦是何许人也?

  宰相之才!

  魏仁浦出身寒微,好在他机敏聪慧,博闻强记。

  在契丹兵入中原的时候,魏仁浦就随着大军北上抵抗辽军。

  他曾在真定(今河南巩县)叩见了刘知远。

  郭威向魏仁浦问起契丹的兵力和战事,魏仁浦都能详尽地说出来,魏仁浦的精细敏捷深得郭威的好感,从此开始受到郭威的重用。

  要知道,魏仁浦原本是属于郭威麾下的,同样在枢密院办事。

  历史上在刘知远病危的时候,还召见苏逢吉、杨邠、郭威、魏仁浦等人托孤,由此可见刘知远多么看重魏仁浦。

  让他到杨骁麾下,做一个节度使的推官,属实是屈才了。

  好在魏仁浦并不介意,任劳任怨的给杨骁办事,出谋划策。

  有魏仁浦这种治国之才在,杨骁就不愁治理不好一个大明节镇。

  毕竟历史上的魏仁浦助郭开国,佐周兴邦,是跟萧何、王猛、房玄龄一样的治世之才,杨骁岂能不看重?

  请收藏:https://m.qxc1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