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537章江淮移民进行时_初唐求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处喊冤。

  杜伏威看到在忙碌的骆履元问道:“骆秘书!这2年不收税,我们这些军人吃什么?那些官员用什么养啊!”

  骆履元:“这个你不用担心。到下半年,你们的收入会让你吃惊的。你们有支持半年的俸禄,基本就不用担心。再说了,吴王你怕什么?你背后不是有王爷么?”

  杜伏威无奈的说道:“我怕啊!如果没有收入,你又免了2年的税,这要是出事情可是大事!”

  骆履元想想说道:“王爷说过,你只要种出1千亩甘蔗,再怎么差,一年都是有三五十万贯,如果你种上几万,几十万亩,你们的收入可以让人人都过上好日子。”

  吴欢成长在义乌的西南,从小泡在红糖熬出的香味中。曾经那里出产中国最好的红糖,支撑着庞大的鸡毛换糖生意。

  敌不过工业化加速,劳动力上涨等因素,义乌红糖已经成为少数人享用的物品。

  他非常了解红糖,曾经的他想重新振兴红糖。但他知道在工业进程中,白糖大规模生产,那些古法制作,是无法和白糖竞争的,最终和那些那些老去的糖农一样进入衰弱,老去,最后消失掉。

  现在在唐初,红糖却是一个稀罕物品,可以利用它生产出很多的衍生品,生姜糖,花生糖,米花糖,红糖麻花,红糖酥饼,红糖芝麻糖等等……几十个品种!这些义乌糖农数百年的摸索出来的产品,必定会走红。

  杜伏威不是年轻人,几句话就会被煽动起来,他将信将疑的问道:“这糖真有这样的值钱?”

  骆履元苦笑道:“我也不信!”

  杜伏威听到骆履元的脸色顿时垮了下来。

  骆履元见不能开玩笑,于是很认真的解释道:“可是我和王爷是多年的朋友,他说的话,感觉就是吹牛,但每一样都实现了。

  当初他说,一个钢厂,一年能产千万斤以上的钢铁,实际现在的沈阳新城的钢厂一年可以生产几十万万斤。

  他说他红薯能亩产十担,开始打死我都不信,我还讥笑,把泥巴也称进去。而现在亩产五六十担稀松平常。

  听他们说,又有三四种高产的作物从美洲带回来。你说这样的人说的话,为什么不可信?”

  杜伏威听到骆履元大喘气的说话方式,心中直骂娘,不过骆履元这样一说,心中担的东西都放心了下来,毕竟骆履元说的都是真的,这样的话,糖这事情非常的靠谱。

  杜伏威放下心来,虽然不大现实,但总算有承诺,不用心中空空荡荡的。

  随着军队,百姓大规模的迁移,李唐总算弄清楚了,杜伏威收缩的原因。在朝廷里掀起极大的波澜!征讨杜伏威,和由杜伏威自己去两派。

  不过很奇怪,太子李建成和秦王李世民两人都闭口不说。李渊问的时候,两人也是闭口不谈,都只是说,一切有父亲做主。

  李渊那个郁闷啊,不过是借吴欢献传国玉玺,敲打一下两人。两人直接撂挑子,一个军,一个政,对于朝廷里去了一半多人。

  请收藏:https://m.qxc1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