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44章 无裨_蜀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征。

  他需要一场胜利,来堵住悠悠之口。

  而恰好,孙吴每每来犯淮右,皆是听闻援军至便主动退兵离去。

  不过,此番他的心思,并不止于恐吓孙权退兵。

  在孙吴尚未兴兵之前满宠便上表请征孙吴了!

  并非是如先帝曹丕般以大军渡江攻伐江东,而是袭击江北的庐江。

  石亭之战后,孙吴再度占据了庐江郡,或是为了日后进攻合肥绸缪吧,孙权在今岁春初之时,别遣了兵卒数千家来江北屯田。

  故而满宠以魏国在扬州的兵力寡少为由,断言孙权必然轻之,以为魏国不会出兵野战。乃计议待到八月秋收、屯田男女老少布满田野时袭击,必然可乘其不备一举焚毁谷物、掳归百姓以及摧坏各个屯兵点。

  如此战术,那时曹叡是准了的。

  就是没有意料到,孙权竟是提前出来犯了。

  但这无改曹叡心意。

  反正届时雒阳大军至时,孙权亦是会退兵的。他可假劳军名义在淮右逗留,阴使将率领军突袭庐江城外屯田。但求以一场军争之胜,化解崇华殿走水的嚼舌之声罢。

  唉

  然而,有时候天不遂人愿。

  待他八月初督军赶至寿春时,孙吴委实是退兵了。

  但都督荆襄的征南将军王昶,竟以八百里告急传来了军情:彼孙权贼子,如今竟亲帅两万精锐在江夏郡围困石阳城!

  瞒天过海、调虎离山?

  雒阳崇华殿走水,果真乃上苍的预警征兆乎!

  对鬼神之说已然有些将信将疑的曹叡,得悉军情后,心中有些茫然、有些颓丧。

  但身为君主,在臣僚面前保持高山仰止、气定神闲的气度他还是了然的。待征东将军满宠前来迎御驾时,他已然面色如常。

  如今的满宠已是满脸沟壑纵横的日薄西山之态了。

  故而曹叡亦给以这位三朝元老他很高的礼遇,邀之同车而载入城。

  车上,视力不济的满宠花费好长时间方看罢王昶的传讯,又垂头陷入了好久的沉默。

  因为曹叡问他,袭击庐江城外孙吴屯田点之策复可行否?

  是的,曹叡并不想被江东的部署牵着走。

  他此番督兵四万有余,皆是戍守京师雒阳的精锐之师。只需可分出半数兵马令秦朗督领,去与王昶一并救援江夏,便可确保荆襄战线无忧。且在兵出雒阳之前,他已然按司马懿的上表行事,令荆豫分界一带的屯田客佯作中军入上庸郡了,无需担忧逆蜀从汉中郡出兵策应贼吴的攻势。

  军出当求利。

  此些年孙吴屡屡犯边,雒阳中军已来回奔波许多次了!

  他委实无法再容忍孙吴继续进退自如。

  声东击西也好,调虎离山亦罢,既然彼孙权贼子胆敢在雒阳中军至扬州时转去荆襄,那么,他便驱兵直去庐江!

  看他孙权乃是继续围困江夏石阳坚城,还是领军归来保庐江不失。

  再者,兵发庐江不仅是泄恨,其中还有另一层思虑。

  依着司马懿对河西与陇右的部署,关中大军预计在岁末时将悉数而动,他想借此机会胜一阵彰显魏国的兵威,令彼孙权安分一段时日,好令雒阳中军做好驰援关中的准备。

  有备而无患嘛。

  虽然司马懿的上表筹画言之凿凿,但兵者乃死生之道,安敢不慎?

  事关西北战线的调度、未来魏国的战略部署,满宠沉吟了许久都不作答亦是情理之中。

  一直待到进城入了征东将军府署、君臣相对独坐后,满宠才缓缓出声,“陛下,老臣窃以为,为今之势,我魏国兵掠庐江已无有裨益矣。”

  已无有裨益了?

  闻言,曹叡心中便悄然叹息了声。

  但仍旧有一缕不甘,促使他继续催声,“卿可详言之。”

  “唯。”

  满宠恭声而应,细细将思绪道来。

  请收藏:https://m.qxc1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