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72章 安贫_蜀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郑郎。”

  原来是新问世的字书啊,难怪我不知。

  李简恍然。

  旋即,又倏然睁大了双眸。

  嗯?!

  什邡桑园郑郎!?

  “先生,那桑园郑郎乃是.”

  满是愕然的他,尽管心有所悟,但还是支支吾吾着求证,然后被庞淯打断了。

  “然也!正是你所往刺之人,汉中护军郑子瑾。”

  是故,他再度语塞且神情呆滞。

  而庞淯接下来的话语,更是令他心神震怖,“此新字书,乃是汉丞相诸葛孔明遣人送与我的。”

  先生与巴蜀有勾连?!

  瞬息间,李简心中闪过这个念头。

  但很快他就反应了过来——已垂垂老矣的庞淯,绝不会如此葬送名声。

  因而,他按捺不住好奇,压低了声音问道,“巴蜀丞相竟以字书相赠,莫非先生与之乃故交乎?”

  却是不想,庞淯微摇头。

  “非也,我与诸葛孔明平生未谋面。”

  呃

  那是为何?

  李简听罢,心中更加诧异了。

  庞淯亦没有令他迷惑太久,低声道出了缘由。

  原来,丞相诸葛亮在筹谋凉州之战时,为减少汉军征伐的阻力,曾遣使者来河西投书,劝各郡县豪右或权势者弃魏归汉。

  如敦煌张家、卢水胡等。

  弃官归隐的庞淯与杨丰也在此列中。

  只不过,人情练达的丞相,并没有劝他们二人拥汉。

  而是请他们以自身威信,劝说乡梓黎庶不要受魏国官府以资财所诱从军,沦为填沟壑的白骨。

  至于为何以《千字文》相赠,则是因为丞相让郑璞处理河西事务。

  试问,一旦《千字文》在河西之地传开,各家豪右及寒门皆抄录归去给子侄启蒙,是否会多些诚意与郑璞商谈呢?是否会觉得大汉对河西士庶比魏国更加仁义呢?

  而庞淯获赠字书时,也能隐约猜到诸葛丞相之意。

  但还是毫不犹豫的开设了蒙学。

  他已退隐了,亦老了,对汉魏军争已不想关注。

  他只知道用《千字文》给乡梓稚童启蒙更胜于《急就章》,如此理由就足够了。

  “文策,兴文教乃是大善之举。你莫要因有刺郑之举,便觉得无颜抄录其所作的新字书。”

  大致叙罢缘由,庞淯还叮嘱了一句。

  “诺,简定如先生所言。”

  李简听了,连忙敛容拱手而应。

  旋即,似是想起来什么,又面有急切劝说道,“先生,汉魏之战方兴,胜负未见分晓。今先生以巴蜀什邡郑子瑾《千字文》授学,恐河西督将与郡守将以此为由,对先生不利矣!简知先生自身不惧,然还请念及家人,将此字书暂且藏之。”

  的确,若是大汉战败、河西走廊不易帜,庞淯用郑璞所作的字书授学,定会被些有心人以此为由诘难。

  如素来忌惮他名声的酒泉郡守黄华。

  因为表氏县的士庶们都习惯了,若遇事便来寻信誉甚著的庞淯决之,而不是依着黄华定颁的政令。

  且庞淯虽弃官而隐了,但仍旧拥有魏国关内侯的爵位,享受免赋税等优待。

  享魏爵位,而以汉臣之书授学,终究不太合适。

  但庞淯对此却不以为然。

  不是觉得李简杞人忧天,而是心有所倚,“文策无须忧心。战事虽方启,然贾督将兵出河西之时,便是败局已定了。”

  请收藏:https://m.qxc1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