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09章 灭辽_蜀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者的公孙渊。

  这千余禁卫,是司马懿后续大军能否取胜的关键。

  这与公孙渊的实力、辽东的地势及气候有关。

  辽东割据虽然历经三世,但实力与魏国比起来,仍旧是不堪一击。但辽东离雒阳有四千余(汉)里,魏国若要征伐,漫长征途与补给线才是魏国的对手。

  且路线仅有两条。

  其一,乃是从青州走海路。

  路途很近,且风浪很小,灵帝时就有无数青州士庶从走海路遣往辽东躲避战火。

  但抢滩登陆却很难实现。

  辽东的水师,并不比魏国的差。

  大规模的船队靠近了辽东,公孙渊沿滩设防,再以水师夹击,魏国抢滩登陆几无胜算。

  另一,则是走幽州辽西走廊的伴海道。

  顾名思义,伴海道便是沿着大海而行走的道路。

  这条道路同样不好走,主要是气候问题。

  如当年魏武曹操追逐乌丸往柳城而去时,本来是打算七月穿过伴海道,但遇上雨季道路泥泞不堪,无法通行。

  只能走无终道翻越燕山,八月时才走到白狼山。

  而归师的时候又正值隆冬,不光天寒地冻,且无水无粮。

  最后只得杀马为食、掘地取水方渡过难关,随军的郭嘉也因此染病身亡。

  司马懿此番便吸取了此教训,春三月从右北平出发,正好在赶在六月之前抵达辽水(曹魏与公孙的分界线),能可以避开入秋的雨季,亦能在战后避开严冬归师。

  他有把握,百日内便可扫平公孙渊。

  这倒不是司马懿自大。

  而是公孙渊公孙渊治下拥有四个郡,分别为辽东、玄菟、乐浪与带方郡,在实力上无论如何都无法抵御得了曹魏。

  他唯一的胜算,便是及时洞悉魏军的来袭,有充足的时间放弃辽东、玄菟二郡,往乐浪与带方二郡(朝鲜半岛)避战。让魏军的补给线更长,且拖延时间至冬季,让寒冷的气候将魏军的战力下降,无法继续攻击。

  毕竟,有巴蜀与东吴在侧虎视眈眈,司马懿不可能一直呆在辽东。

  一旦到了冬季,无需他做决定,雒阳曹叡就下诏令退兵了。

  若是公孙渊打算坚守襄平(治所),抑或者是依托着双方的分界线辽水布防,以辽隧为依托拒敌于国门之外,那就等于坐等灭亡。

  当然了,在司马懿给曹叡的推断中,认为公孙渊乃守家之犬,不可能放弃辽东及玄菟郡。

  他觉得公孙渊舍不得。

  抑或者说,无论是谁,都不会舍得。

  辽东与玄菟郡的人口及资源,比乐浪与带方郡丰饶多了。

  公孙渊若是放弃了,就等于失去了当地士庶的支持、自身的根基。

  是故,双方的分界线辽水之上的重镇辽燧城,便成为了此番征伐的决胜点。

  公孙渊若是能守住辽燧城,司马懿便无计可施;但若是司马懿攻破了辽燧城,困守在襄平城的公孙渊便成为瓮中之

  请收藏:https://m.qxc1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