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79章 逼战_蜀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可惜了。

  魏将军胡遵直接将鲜卑乞伏部遣往流域之北而去,自己收拢兵力进入城池内驻守。

  依旧是避而不战。

  此时,已然是冬十月,正值游牧部落猫冬时节。

  赵广领骑兵连焚毁牧场、掳掠牛羊马匹等焦土战术,都使不出来。

  他不能不顾补给与后路,孤军杀去乌水流域的北端。

  始终诱不出魏军,也寻不到战机的魏延,无法接受僵持到大雪封山、汉军不得不罢兵而归的结果。

  不管是备受信任的感恩,还是对建功立业的炙热。

  是故,他也迸发了性格里的刚猛。

  他要领军南下进攻右扶风的阳城。

  阳城,乃是关陇道番须口上方的城池。

  不管能不能攻下,汉军只要行军至,都别遣兵力与守备陇右关陇道的胡济部,内外夹击番须口!而番须口一旦被攻下,便是将六盘山-陇山的险隘彻底占据,让逆魏的关中右扶风对汉军无法设防。

  如此结果,逆魏是不可能接受的。

  也必然要领军出城前来堵道,进而演变成为魏延的期待:两军野外鏖战。

  但是,这种行径太危险了。

  堪称孤注一掷。

  从萧关到阳城,几乎是从萧关道绕到了关陇道、从泾水流域跨到了汧水流域。

  如此远距离的奔袭,粮道不可能保住。

  相当于将退兵的后路自动舍弃了。

  进,尚有一线生机。

  退,将全军覆没!

  且这个进军路线,并不是魏延抑或者是吴懿、吴班等人提出来的。

  而是一个刚刚投奔过来的人。

  乃是皇甫隆。

  字兴高,出身于大汉赫赫有名的将门,安定朝那县的皇甫氏。

  安定皇甫氏虽是名门,且不乏有人在曹魏庙堂任职,但是如今也没落了许多。如大汉名将皇莆嵩那一支血脉的后人,已然被曹魏迁去弘农郡新安县定居了。

  皇甫隆是留在朝那的支系之一。

  与皇甫嵩那支早就出了五服,且又家道中落,是故常怀建功立业、再耀家门之心。

  依托家族的名望,少小贫困的他,也有机会研读书传。

  年虽未至三旬,但在郡内也薄有名声。

  最早曾经被辟为郡吏,后来因为逆魏引鲜卑秃发部入右扶风,觉得自身抱负理念与逆魏不合,便辞去了官职归家。

  靠几亩薄田与十余只羊,养妻儿老母。

  以读书抚琴养心志,安贫乐道。

  如今,汉军出萧关,他得到了消息,便以木车载着老母及儿女,与妻驱赶着十余只羊走小路前来投奔。

  那时,汉军见到他时,都颇为欣喜。

  大汉名门之后来投,不管怎么说,都是他们出兵的人望体现。

  且无需担忧他是否乃逆魏细作。

  老母及妻儿都带来了,难不成是拿全家性命来当细作?

  再者,以安定皇甫氏的家风与名望,至少现在还是可以信任的。

  魏延也很开心。

  倒不是什么人心、人望等。

  那是

  请收藏:https://m.qxc1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