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40章 弱肉_蜀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开序幕。

  以一郡县之战,而导致朝廷不得不提前开启国战,终究不是区区太守抑或者州刺史可妄动之事。

  “使君,非我不知狄道之紧要。委实是身为守边之将,不可擅专战事,而令朝廷陷入进退失据之局也。”

  郭淮以此言,劝说徐邈放弃此番谋划。

  因徐邈尚被天子曹叡授持节领护羌校尉,可节制的兵力并不比他少。

  若是徐邈一意孤行,执意领军出陇西狄道,身为金城太守的他亦不可避免被裹挟而参与其中。

  万幸,徐邈并非性情刚愎之辈。

  得郭淮之言后,他自作思虑许久,便将此些时日他用间收集到的蜀军情报以及郭淮的言辞,细细录于书,令人快马传去关中长安与大将军曹真。

  既然牵扯到全局,便让督领全局之人来作决断吧。

  位置不同,所瞩目之事亦然不同。

  远在长安的曹真得书后,对郭淮的思虑周全,捋胡而欣慰赞赏,“伯济胸中韬略,可保一方无忧矣!”

  只不过,赞罢后,他心中倒倾向于徐邈的出兵。

  缘由之一,乃是如今关中的大军已然纠集完毕,与逆蜀再次争夺陇右大战亦可矣!

  另一,则是夺下陇西狄道后,粮秣的供给无需担忧。

  兀那河首之地的羌人首领唐泛,于他眼中不过一跳梁小丑罢了!

  若不是蜀军占了陇右之地,牵制魏军兵力不能妄动,他早就让各部将军领军去灭了。

  苦寒贫瘠的河首之地,区区一癣疥之疾。

  昔日宋健割据称王长达三十余载,亦不是被征西将军夏侯渊一举攻破且屠之!以如今魏国的兵力再屠一次,又有何难?

  双方的实力悬殊,羌人首领唐泛不可能不知。

  是故,曹真觉得,只需请天子曹叡授予他便宜行事之权,一切便可迎刃而解。

  如遣人去密会唐泛,许下魏军收复陇右之地后,便封他为“归义王”,并画枹罕、白石、河关以及大夏四县设为“河首郡”,让他职领太守为魏国守边。郡内事务皆由他自决之,只需每岁定期上贡即可。

  而唐泛需付出的代价,则是暂时让出大夏县供魏军囤积粮秣辎重,且不得与逆蜀联通。

  如此利益称诺,曹真自信唐泛无法拒绝。

  亦不敢拒绝!

  盖因他若不愿意,魏军兵出大夏县,以他的实力也无法扼守城池不失。而魏军从西平郡走积石峡,兵锋直指河关及枹罕二县,便是他迎来灰飞烟灭的时刻。

  且河首之地颇为闭塞,跟随他反叛的羌人部落,皆无有进军陇西、天水郡等地的进取之心。

  他们所求的,不过是无有赋税及征调罢了。

  今魏国对症下药,许给了羌人部落心中所求,何人还会誓死随着唐泛血战?

  至于,对叛乱者画地妥协,是否有损国威,让河西无数豪右有样学样的群起效仿当后续者;抑或者唐泛割据了河首之地,日后会成为魏国之患嘛

  此乃权宜之计也!

  曹真心中就没有想过,需要履行此称诺。

  战争,本就无所不用其极。

  彼唐泛乃兴兵作乱之贼,西北羌胡部落素来反复无常,以计诈他一番又有何不可!

  再者,盟约的基础源于实力。

  唯有弱者,方会克力遵守盟约。

  实力强盛者,若想撕毁盟约,只需随意寻个缘由便是,有何难处?

  请收藏:https://m.qxc1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