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6.不可说_不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吴潜一行人离开沧浪亭后,顺着水道向府衙所在的子城进发。

  此时吴潜立于船头,脸上很是平静,似乎丝毫没有将方才受挫之事放在心上,只是看着城中的景象,对物是人非有些感叹。

  “君特,距上次你我同游沧浪亭,应该已有十多年了吧。”

  “那是嘉熙三年正月,我陪东翁赏梅,至今十六载矣。”

  回话之人是个五十来岁的老年文士,乃是吴潜的好友兼幕僚吴文英,字君特,同时还是词坛大家,就是没有考运,也没有官运,一生未中科举,大多数时间都住在平江城,以前吴潜任知府时给他做幕僚,现在吴潜起复,又将他请到了身边。

  “当年,你还作了一首贺新郎,我犹记于心。”吴潜叹道,念起了词。

  “乔木生云气。

  访中兴英雄陈迹,暗追前事。

  战舰东风悭借便,梦断神州故里。

  旋小筑、吴宫闲地。

  华表月明归夜鹤,叹当时花竹今如此!

  枝上露,溅清泪。

  遨头小簇行春队,步苍苔寻幽别墅,问梅开未?

  重唱梅边新度曲,催发寒梢冻蕊。

  此心与、东君同意。

  后不如今今非昔,两无言、相对沧浪水。

  怀此恨,寄残醉。”

  东风拂面,吴潜的声音越发沉郁苍凉,将词中感时忧国,今不如昔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刚才那满园官绅,一个个衣冠楚楚,文雅体面,口中吟得是诗词歌赋,讲得是天理道德,心中却全都是私利!

  这让他陷入了一瞬间的迷茫中,大宋的士大夫都怎么了!?

  “君特,你这‘后不如今今非昔’一语成谶啊。”

  “呵…东翁,你可是在后悔当年未有支持官家端平入洛之事?”吴文英直言道。

  吴潜苦笑,“君特啊,你还真是一点面子都不给我留,当年,我是觉得朝廷并未做好收复失地的准备,也觉得中原一片白地难以固守,应该再等等,等准备得充分一些再一举北伐,不过如今想来,我确实是错了……”

  吴文英却摇摇头,“东翁,当年即便你支持官家,也难改结局,这么多年下来,你应该看得出来,当年那么多人反对,但他们的原因却与东翁不尽相同,有些人是出于稳妥保守,但更多人是不愿给武人崛起的机会,也不愿官家成功后变得强势,更不愿拿出钱粮为国出力。”

  “当年为何会败!?真的是打不过蒙古人么?我看未必,洛东之战,我军将士于野外以步阵对抗骑射无敌的蒙古骑兵,坚持数日之久,战力令蒙古人也是大为吃惊。最终,一场国战却只能出动两淮一地的军力,还得不到他路友军的支援配合,更离谱的是后勤缺失,粮草不济……”

  吴潜何尝不明白,只是不愿意往深处想,此时也只能默然不语。

  吴文英胸中堵着的气,似乎难得有发泄的机会,继续道,“韩忠武

  请收藏:https://m.qxc1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