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七十章 刑鼎_医汉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拱手道:

  “允其实在数日之前便想前来拜访明公,奈何我因为我外甥的一些琐事给耽搁了,还请杨公不要怪罪!”

  杨赐轻轻一摆手,不在意地道:

  “子师受其重托,若不尽心力才会让我轻视,而今尊信守义,我又岂会怪罪子师。”

  着叹了口气,

  “我只是偶感年老体衰,办起事来感觉有些力不从心,自觉有负子重托罢了。”

  王允躬身再拜,接着靠近了杨赐,一本正经地道:

  “允正是为此事而来,我听闻子将廷尉之职托付于明公,只望明公能清除妄逆整肃朝堂,又闻明公苦于手中无人可用,特此前来。”

  杨赐微微颔首,嘴角上扬,带着戏虐的表情道:

  “是你那个外甥吧!我前几日便从袁隗那个老匹夫口中听了,若是你不提,我也会想着朝你要的。”

  王允面色有些古怪,一时不知如何接话,只好朝着杨赐再行了一礼。

  杨赐淡笑,将视线从王允身上转移开,道:

  “不知宁安今日可至,可否上前一观?”

  张林于是上前了一步,从王允身后走出,朝着杨赐恭敬一礼,道:

  “晚辈张林,见过太尉!”

  杨赐朝着张林一摆手,很是淡然地笑笑道:

  “老头子已经不是大汉太尉了,如今是大汉廷尉,宁安还需记住才是。”

  张林拱手一礼,表示知道了。

  几人一边寒暄一边坐回了榻上。

  “宁安之事我也是听过许多的,无论是进京之前的,还是进京之后的,为上而谋,本是本分,算不得什么,倒是宁安能与义真据理力争,保下曲阳十数万流民,这真算得上难得了!”

  张林朝着杨赐一拱手,露出了谦逊而不失礼貌的笑容,道:

  “杨公过誉了,若不是左中郎本就心存仁心,且能听忠言而善用,不因林位卑言轻而忽视林,林又怎能保住那十数万生民呢?”

  杨赐微微点头,比较满意张林的回答,居功而不自傲,以为人来看,的确算得上是一个好属下的人选。

  可杨赐并没有如此轻易的下决定,而是接着问道:

  “如今朝纲混乱,奸臣窃命,豪右阉宦子弟不服法纪,宁安认为我当如何做?”

  张林起身再拜,表情严肃地看着杨赐道:

  “杨公受子重托,为重塑朝廷纲纪,出任廷尉之职,此乃攸关社稷之重任,林所知皆无所不言。

  廷,平也,故治狱贵平,所判之案当不偏不倚,无论其为一方草民还是阉宦豪右子弟,皆不可优待,有所偏私。

  现今,诸多奸人能屡屡不顾法纪而不受严惩,林以为虽有其家中长辈位高权重之故,但仍有法理不明之因,若百姓皆知法,又怎会轻易让奸人走脱,又怎会让人轻易偏心一方。

  子产曾铸刑书于鼎上,使世人皆明法,懂法,知法,所以郑国强盛一时,晋楚虽强而郑不亡。

  乱世需用典,若想严惩阉宦犯禁之人,私以为需先铸刑鼎。”

  杨赐笑着点零头,可是紧接着又猛地一皱眉头,很为难地道:

  “可此事圣人不许,我又该如何?”

  请收藏:https://m.qxc1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