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27章 曾梓倖的内地之行_重生之实业巨头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都是英资,倒是无数华人小老板在这些商场或者写字楼里面做生意或者办公,辛辛苦苦的赚着钱,却将一大半利润又给了业主。

  在中环,拥有一栋大厦,是无数华人的梦想,包括李嘉成李兆基这些华人精英,也都是对这个执念日思夜想,直到80年代华资崛起,这个梦想才实现了。

  “陈生,你收购和记,也是为了和记的地产?”曾梓倖又问道。

  “算一个主要原因吧?怎么这么问?”陈志文反问道。

  “我的几个朋友,本来也是做实业的,现在都开始准备做地产了,我认识的所有人中,陈生你的实力最强了,如果连你都转型,那我可要一样了。”曾梓倖笑着说道。

  “这不冲突,完全可以两个一起做。”陈志文说道。

  曾梓倖摇摇头说道:“陈生,不是每个人都有你这样的财力,就说星河贸易的订单,说实话,我都很惊讶,一般贸易公司,想获得这么多订单,得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这回本都不知道要什么时候,更不要说再做其他事业了。”

  “也是。”陈志文点点头,倒也没太多解释,其实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因素是因为他知道未来,所以可以闭着眼睛拼命的上杠杆,其他人哪敢,哪怕是眼光最强的李嘉成,也得考虑风险问题。

  二人从落地窗又回到了沙发上,陈志文问道:“现在都7月份,广交会应该已经结束了吧?曾生怎么还去了内地?”

  “陈生,之前我受你委托,去了广交会,寻找合适星河贸易的商品,找到了几样,但总觉得不太完美,于是我要了一些联系方式,最近就是去他们又联系了。”曾梓倖说道。

  “工厂?之前不是不让去的吗?”陈志文问道。

  “还是不让进,但现在可以让我在附近招待所待着,然后把样品拿出来,讨论合作的可能性。”曾梓倖笑着说道:“感觉从72年开始与欧美建交,这方面越来越松了。”

  “这也是好事啊。”陈志文点点头说道,实际上广交会的活跃可以说是改开的初期准备,也可以说是试点,这几年来,广交会的交易规模增长速度非常快。

  当然,还有可能的原因就是缺外汇了,70年代之前,国内主要是自力更生,偶尔没有的东西才需要进口,但72年中美建交,内地为了发展民生工业及军事工业,预算43亿美元,从西方各国采购钢铁、石油、化工、化纤、化肥、发电设备、天然气设备等大型生产线。

  70年代初的43亿美元是天文数字,这导致国内对外汇的需求急速变高。

  “有哪些可以合作?”陈志文问道。

  “国内现在缺化纤,很多衣服都是棉花造的,成本太高了,没有竞争性,所以我打算专门选择纯棉制品,但去工厂附近看了下,棉被棉衣又太重了,款式太旧,后来我就只能让他们生产棉袜,倒是生产出来了,就是没什么弹性。”曾梓倖无奈说道。

  “棉袜里面应该有一些化纤吧?”陈志文问道。

  “对,为了保持弹性,是需要一定的化纤,国内倒是也有化纤厂,但产量太少,不会用在袜子上的。”曾梓倖说道。

  “这就行不通了。”陈志文点点头说道,内地正在投巨资引进化纤设备,但真正大规模量产还需要等几年,在这之前,衣服在国内很多地方都是奢侈品,特别是能够御寒的衣物,毕竟只靠棉花的产量,根本不可能满足那么多人,更不要说出口了。

  “不过我走之前,广交会的一个小干部问了我一件事,我倒是觉得有希望,他想问我们要不要国内的酒?”曾梓倖笑着说道。

  请收藏:https://m.qxc1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