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514章 接见二郎_重生周隋之际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514章接见二郎

  由于高颎、宇文述决心放弃渭北,收缩兵力,崔澈在进军的过程中并未受到任何的阻碍。

  但他的眉头始终皱着,无论如何也高兴不起来。

  原因无他,实在是高颎、宇文述做得太绝了,临去前,将渭北诸城搜刮干净,就连城外尚未成熟的禾苗,也都给一根不剩的拔走了。

  面对着饥肠辘辘的渭北百姓,崔澈还能作何选择,再是不情愿也只能分出部分军粮,设立粥场,以接济灾民。

  崔澈此举在不少人看来,实在难以理解,新近投靠的桑显和就曾劝谏道:

  “大王劳师远征,补给困难,为何还要用军粮去供养这些弃民。”

  桑显和的观点并非没有道理,也有不少人表示认同。

  他们没有接受过现代文明的熏陶,自然不会在意百姓的生死。

  缺粮之时,拿民夫充饥之事屡见不鲜。

  他们自然不理解崔澈为何执意要拿军粮救济百姓。

  好在这支军队是由崔澈一手组建,他在军中威望之高,说一不二。

  哪怕有不少将领私底下劝说过他,可依然改变不了崔澈的决定。

  但是随着大军越发深入,后勤补给线被拉长,接收的受灾民众也就越多。

  崔澈如今面临严峻的后勤压力,也是不争的事实。

  他只能把难题扔给远在晋阳的房玄龄,命他动员一切力量,哪怕把各地府库都给掏空,也得保障西征大军的后勤供应。

  同时,崔澈又在渭北征召二十万百姓,参与运粮工作,变相实现以工代赈,无需房玄龄继续在关东征召民夫运粮。

  至此,除去十万随军转进的民夫之外,关东有三十万民夫,负责将粮草运往同州。

  而渭北则有二十万民夫,负责将同州的物资,运抵前线。

  终于是稍稍缓解了后勤压力。

  崔澈以军粮赈济百姓,又有一个意外收获。

  此前被他收押的尧君素目睹高颎、宇文述抛弃渭北民众,而崔澈却能以百姓为重。

  尧君素被其宽仁的胸怀所打动,终于归顺,被崔澈留在身边,参赞军务。

  高氏与观音婢如今被崔澈留在了同州。

  观音婢当初随崔澈接收冯翊城,目睹被秦琼悬挂在城楼,用以震慑宵小的十几颗头颅,受到惊吓,大病一场。

  崔澈将高氏留在同州,照顾观音婢的病情。

  而同州有一行宫,名为长春宫,位于城东三十余里,起初由北周权臣宇文护所筑。

  此地花木茂盛,四时如春,遂改名长春宫,最适合休养身体。

  至于崔澈自己,如今他已经抵达了渭河北岸,高陵县(今陕西西安高陵区)。

  高陵县与大兴仅一河之隔,而崔澈并没有急于南下,他一面屯驻高陵县城,等待后方物资运抵。

  一面分派各部,接管高陵以西的泾阳(今陕西泾阳)、云阳(今陕西泾阳西北)、醴泉(今陕西礼泉)、始平

  请收藏:https://m.qxc1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