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519章 皇帝说了不算_大明:我与朱棣争天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519章皇帝说了不算

  洪熙元年朱高煦就想币制改革,因为当时大明宝钞非常不值钱,于是他下令,在洪熙二年,停止新造,加快回收。

  结果后来发现又不对劲了,到洪熙四年时,市面上宝钞越来越少,又慢慢变的值钱起来。

  于是朝廷开始控制宝钞投入,经过几年摸索,目前朝廷每年新造大概几千万贯左右的宝钞,同时回收约等量的旧钞,然后看情况选择销毁或投入,现在终于把一贯宝钞维持在一贯铜钱上面,就算偶尔有些波动,也来回不大。

  简单来说,看市面上的汇率来决定投放和回收数量,从而维持两种货币的价格,最近两年,基本都在一贯兑一贯,上下浮动不超过一百文,这让宝钞的信用和价值得到了维护。

  但朱高煦又考虑到一件事,现大明无论官员,军将还是兵士,工资都是发钱比较多,发粮比较少,他要考虑到发工资的事。

  再加上现在大明商业超级发达,这意味着,银行和货币改制也到了迫在眉及的时候。

  众文武跟着皇帝沿着河走,皇帝一边走一边道。

  “去年朝廷印发了三千万贯宝钞,最大面值为一百贯,得到天下商人一致好评。”

  大明宝钞以前最大面值才一贯。

  而现在大明海外贸易非常发达,很多商人去经商都要带着半船半船的铜钱加银子,非常不方便。

  朱高煦推出一百贯的宝钞后,在海边各发达港口,和海外非常抢手,得到商人狂赞。

  户部尚书夏原吉马上道:“陛下可不能学南宋。”

  南宋后期在史弥远掌权时,每年新发几亿贯会子(雷同宝钞)一贬再贬,最后达到一比六左右的比例,一贯会子,只值一百六十文铜钱。

  朱高煦心想,你们原本的明中后期,更离谱。

  “夏尚书放心,朝廷时刻关注市面上流通的宝钞,不会超印。”商业部尚书沈济立刻回应。

  “宝钞的信用从洪武跌到永乐,咱们用了七八年的时间,才重新建立起来,千万不能前功尽弃。”朱高煦这时语重心长道:“朝廷在这方面,一定要有信用,万万不可随意超发。”

  你超发了就是损害百姓利益。

  打个比方,现在百姓手上一百贯的宝钞可以换一百贯铜钱,或一百两白银。

  你突然超发两亿,一百贯宝钞立刻只能换十贯铜钱,百姓也好,官员也好,商人也好,谁宝钞多谁就血亏。

  众大臣未必懂这些金融道理,但有些人还是点头认可。

  因为一百贯的宝钞出来后,很多人家里都有,大伙肯定不愿意宝钞贬值。

  此时他们已经来到一个巨大的工厂,老远就听到沉重的撞击声,皇帝来了之后,杨元峰示意里面慢慢停下,这才恢复安静。

  众人跟着皇帝鱼贯而入。

  迎面就能看到一部高高的机器,这机器有点像他们打仗时

  请收藏:https://m.qxc1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